都市快报(记者 胡鸿 )杭州各城区初三一模考陆续结束,中考复习也进入了第二轮。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语文初三备课组长刘慧芳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同学的困惑是作文语言和主旨表达。
短期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好中考作文的复习,需要的是更多的策略。今天爱写作的狮子邀请了几位杭城初中初三语文教研组或是备课组老师,集中火力讲解中考作文复习。
短期内的有效途径是向名家借光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语文初三备课组长 刘慧芳
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在于,它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主题定位的能力和素材编织的能力,语言组织的能力和思想表达的能力。有人把考场写作比作“戴着镣铐跳舞”,不少人觉得很贴切。
在调查中,我发现多数同学面对一个作文题,有两大困惑。一方面是有要写的事件或场景,但很难描摹出脑海中的场景,难以精准地表情达意,文章缺乏文学气质。另一方面,事情写完了,觉得主旨的表达苍白,有想法但表达不好。有时思绪会比较杂乱表达不清,有时又觉得思想缺少深度和高度。
在提升语言精准度和文学气质方面,我认为短期内的有效途径是向名家借光。
比如高效模仿,在模仿中又有创造。比如有学生写了一篇习作《糖画》,就用到了高效模仿的方式,模仿了林清玄的《木鱼馄饨》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创造。
“ 有时我们甚至还找来漫画书上的图案,老先生也能一笔完成。他的名声也越传越远。糖画对他,对我们所有爱糖画的孩子们而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先生,他已完全不记得我了。我,孩子们,糖画,对于他都只是生命的过客吧,糖画成为了我们记忆长河的一部分。偶然间,又看见他的腰上,还系着当年的铃铛。风阵阵,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那遥远的记忆。”
我们还可以恰到好处地直接引用。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当我读到《食指》的诗行: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样的引用十分自然。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自己能类似名家,让自己的场景描摹富有文学气质。在近阶段,学生可以多读一些名家作品,坚持每天读一两篇,最好是整合有序地读。
比如可以分类来读,像“亲情,真切,细腻” 类,我们可以读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人间第一爱》,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冯骥才的《父子应是忘年交》等。
又如“诗意、灵动、文采”类,读高林瑜的 《看树》,张晓风的《春之怀古》《细细的潮音》《母亲的羽衣》等。读着读着语言的感觉就有了,写着写着文学气质就来了。当你懂得如何向名家借光,其实你就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嗅觉,拥有一定的文字鉴赏力,从而化为笔端的表达。
假如你想让自己的思想深刻,还是要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抽出空来读一些作品,比如具有“思辨、深刻、力度”特质的作品,像尤今的《焚“鱼”成灰》、程少堂《女儿飞了》、史铁生《合欢树》、余杰《心灵独白》《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翟宇宏《命运出错我不能错》等等。
让每一个学生动笔修改,互相评价
杭州市春蕾中学初三备课组组长 李玉茹
现阶段作文复习的形式还是传统的“写”“批”“评”“改”。但老师比较重视“评”和“改”的环节。
“评”是针对学生本次习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评,找出问题,然后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就是学生课后对自己习作的“改”。
学生习作大部分都是叙事类和议论类的。叙事类的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的是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描写不真实。针对出现的这类问题,我们一般采用的方式是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选取其中的某一片段内容,进行升格练习。简单地说,针对问题,找出原因,再进行修改。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评价,讨论如何修改及修改的原因,最后让每一个学生动笔修改。学生完成后再呈现自己修改的文字,再互相评价。课后再去看自己所写的习作中是否有相类似的问题存在,并进行修改。
而议论类的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的是提炼论点不够准确和论据不足。针对提炼论点问题,我们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而学生习作中的论据不足的问题根源在于学生积累不足,因此,我们会布置一到两个主题,让学生收集例子名言等论据,并简洁地用几句话评论。通过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积累,解决论据不足问题。
审题离不开思维和思想的支撑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语文学科带头人 滕雪君
近几年杭州中考作文都会给出一些材料,这些材料比较生活化,多是某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看起来非常寻常,但最终指向的却是人生与成长。
2015年杭州中考作文给出的材料是图书管理员金克木如何成长为学者的经历,2016年的“自己来”,2017年的“本来我可以”,都关乎成长。而2018年的材料作文围绕“麻烦”这个词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可以说,在杭州中考作文越来越生活化、情境化的背后是对人生命成长的思辨。
如何写好这一类作文?首要的是审题。通过解读材料,思考材料背后存在的情理,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比如金克木的材料,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从材料的结果,可以看到阅读之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勤奋之于成功的作用,但这个材料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图书管理员居然会去留心大学者书单并照单阅读这个行为,在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人时时留意,不错过点滴自我提升机会的品质,而之后的成长与成功也与这种人格特质密不可分,因此,从金克木成长的路径还可以挖掘出“做生活的有心人”“见贤思齐”“平台与机会”这样的写作立意。
一个材料有多个角度,需要多维度思考,不同角度有不同立意,并且立意会有高下之分,学生能否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迅速把握材料主旨,找到最佳角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而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培养不是靠考前突击能够训练的,真正优秀的思维品质其立足点只能是阅读。读有情感张力、思维含量的文字,读结构逻辑清晰的文字。阅读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是历史、哲学、杂论等。对于经典名著,还有必要去阅读名家鉴赏、文学评论,加深理解,触发思考,启迪思想。在不断阅读积累,思考思辨的基础上提升思维品质。
审题,看似很基础的一步,背后却离不开思维和思想的支撑。写作从根本上说是思维的事,是思想的事,所以,迈好写作第一步请先从提升思维品质开始,从阅读积淀开始。
巧用修辞,让作文结尾亮起来
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总校语文教研组长 王玉莲
前段时间,全校初三学生来了一次同题作文pk,好看的作文各有千秋,不好看的作文,常出现清一色的毛病——虎头蛇尾。结尾的语言枯燥、生硬、乏味,不生动、不深刻,都是这些作文的通病。如何让这些作文亮起来,我给学生的建议是巧用修辞。
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一些名家名作的结尾。比如鲁迅的《故乡》结尾“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
再如梁横的《夏感》结尾: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作者巧妙运用对比,使描写的夏天的特点更加鲜明地突出。
晋代陆机说得好“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古人非常强调在文章的末尾处进行“篇末点题”,卒章显志,使读者明确题意及主题,获得思想的熏陶。尤其在考场作文中,倘若我们也能在结尾巧用修辞——让文章结尾亮起来,将会让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当然,在运用修辞时也要注意措辞的文雅,否则弄巧成拙。
我们来看一位同学为同龄人《那个香呀》所加的结尾:“粽子像娃娃,黑黑的,”明显是喻体不恰当,措辞不得体;“粽子像沙发,软软的”,所描摹的两样事物特点不一样;“粽子像包子,香香的,”分明是同类事物相比,想象不开阔。所以,巧用修辞,靓丽结尾时,我们还要注意:突出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饰语,紧扣材料凸现中心。
亮丽结尾的方法有多种,这次从修辞角度来探讨,充其量是掀起“亮丽结尾”的一个“盖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