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见习记者 凌姝文)
杭州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小井大井吴山井,乌龙灵鳗郭婆井,双眼四眼八眼井,金井义井银瓶井。”这些井,你可能听过,但不一定见过,可能也不太知道背后的故事吧。
上城区花三年时间,挖掘了辖区内的53座古桥、46口古井、59条古巷,并整理、杜撰了古建筑背后的传说故事,将它们编制成书,让上城老墙门里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昨天下午,尚城1157·利星广场举办“上城三大传说——古桥·古井·古巷”展览,首次展出部分古建筑的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展期三天。
这个现场实景展览,布置得十分文雅。墨色的古桥、古井、古巷是主体造景,中间穿插着几根修竹,两旁错落布置着不少展板,上面以图文的形式记载了古建筑的传说故事。
粗粗一看,有双照井、元宝街、南星桥、柳翠井巷、高银街、海月桥、十五奎巷、化仙桥等。
地道的老杭州倪洁人说:“我今年60多岁了,小时候住在太庙对面,现住在横饮马井巷,这次展出的古建筑我都没怎么见过,有些甚至连名头都不知道。比如这个‘豆腐小菜海月桥’的海月桥,我知道它的存在,但具体位置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我们横饮马井巷有一口井,是以前部队饮马喝水的源泉。”
听过没见过的古建筑,在这次展览上都能寻到详细的介绍。例如十五奎巷,东起中山南路鼓楼,西南至城隍牌楼巷。南宋时称竹竿巷,清称十五奎巷。巷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巷徽州会馆内有一大乌龟,俗称石乌龟巷,因为不雅,便改成现在的名字;二是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时一举得中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
至于古建筑的传说故事,也挺有趣的。比如“有财有势化仙桥”,讲的是早些年,化仙桥周边多为木行和炭行,那些老板多居于此,也就是“有财”。那么“有势”呢?据说有一年,杭州城一位将军的父亲病故,但他的块头很大,买不到可以匹配的棺材,这时化仙桥一木行老板知道了,爽快地将为自己父亲准备的寿材送给了将军。将军大喜,与老板结为好友,从此老板财势两全,化仙桥一带也跟着沾了光。
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陶琴梯说:“这些文字故事,有的摘自文献,有的是请专家杜撰的。例如化仙桥的由来,出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杭州上城卷,但‘有财有势化仙桥’的故事,就有一点虚构的成分在内了。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让更多人知晓这些古建筑的存在,让皇城根下的历史积淀传承下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沈志荣,曾参与编撰坊巷、老桥、古井的传说故事。他说,有些古建筑的底稿可能只有一张照片,或者口头相传的一个神话,没法形成故事,他们做的便是在底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编撰了一些传说。
对这些老故事、古井、古桥、古巷有兴趣的可以去展览现场看看,还蛮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