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我选了一条最难的路,但我越做越开心。”63岁的李方平在商界摸爬滚打近40年,曾做过暴利的贸易和房地产,但挑战高难度的人工耳蜗国产化,才让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感。“连亏12年让1万人重新听见,打破海外垄断”——这是媒体报道诺尔康人工耳蜗时用的标题。时间、耐心、未知、挑战——这曾是摆在李方平面前的“试炼”,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双十定律”。 改革开放40年来,杭州从“西湖时代”大步迈向“钱塘江时代”,靠的就是改革创新,敢于破解难题。据业内人士分析,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链决定了生物产业的发展结构和质量,“从全球视角看,生物医药产业涉及面广,某些领域发展还不充分,潜力巨大,我们完全可能走在全球前列。”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利用最新最尖端的技术推动其产业的发展,相关业内专家评论说。 比如,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健康、智能养老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因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穿戴设备、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能够为人类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医疗及养老服务。而杭州市建立了全国首家e+智慧医养老年工程示范社区,建立的智能健康平台、湘湖智能健康小镇就是走在整个产业发展的前沿。而树兰医疗集团的“基因医生计划”及“精准医学”,都是当前医学界最前沿服务项目。可见,技术领先已经成了推动杭州健康产业的一个基本特征。 众所周知,波士顿地区的房价并不低,尤其是剑桥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租金更是高得离谱,但是为何又有这么多制药公司不顾高额的成本,在该地区扎堆呢?答案就是,一流学府集聚,构成产学研互动格局。产学研——这三者高度集聚于一个相当紧密的地区,形成了创新研究的人才源头和信息沟通、交流的最便捷地理环境,也使得以这三者为主的互动创造出的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具有相当集中的整体性效果,能够成为创新转化的丰富源泉。 同样,今天的杭州,在产业基础没有深厚的历史积累背景下,它又凭借什么实现弯道超车?还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就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意味着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意味着选择和舍得、专注和寂寞。 2018年5月,杭州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支持创新产品应用、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对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进行规划。生物医药创新资源越来越高度集聚。杭州不仅集聚逾千家生物医药企业,还集聚了国内领先的100余家核心企业和研发机构,包括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云、贝达药业、华东医药、泰格医药、迪安诊断、诺尔康等,形成生物医药创新全链条一体化的生态集成体系。另一方面,发起设立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双币基金,专注投资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助力所投产品有效进入全球市场,积极引进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的创投公司和团队,为创新性生物医药提供资金支持。 “企业关注区域是否有它的上下游、同行、同行的上下游,如果客户资源和同行都集聚在这里,那么企业就愿意靠拢,相互之间也能协同。”杭州一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投资经理说。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所说,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真正的协同创新。“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产业化,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政、产、学、研、金共同努力。” 一流的科研机构吸引了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在杭州不断集聚。“我们也在做准备,这一大批全球一流的人才集聚到杭州以后,我们投资促进局正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商量,准备在西湖的核心景区,腾出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作为杭州市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包括领军企业家集聚的空间,让生物医药的决策中枢、高端人才的集聚在这里能够落下来。”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去,在新药研发方面,杭州将以接轨ICH的标准作为突破口,围绕新药研发、转化、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产业的闭环,开展全链条式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在医疗数据方面,将建设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在医疗器械方面,将聚焦生物材料、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注重虚拟现实与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创新在医学应用方面的深度融合。 今日的布局,明日的格局 “我来杭州数十次,杭州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城市美丽干净,杭州还有非常好的政策和好的大学,对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阿龙·切哈诺沃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杭州之间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龙·切哈诺沃作为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随着杭州诺奖国际创新中心的落户,像这样的成果,以后将会在杭州医药港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服务。 杭州钱塘新区作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集中承载地,已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吸铁石效应。这片曾经的制造业高地已经在转型升级中迅速崛起为现代化的生物产业高地,并逐渐成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主战场和主引擎。 “坚持‘引龙头、强链条、促集聚’,坚持以产学研带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不仅仅是单纯的招来一两个生物医药项目,同时要围绕生物医药企业的内心渴望与真实需求,去提早布局人才资源、配套服务、公共平台、畅通的行政审批及与药监部门沟通机制。”钱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种一颗树叫育苗,种一片树叫育林,杭州要栽种的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之林。 方恩医药发展公司执行董事长张丹对此也深有感触:“杭州的贝达药业研发成功了真正具有商业意义的创新药埃克替尼,大幅度降低了国外同类药物的进口价格。为什么它可以诞生在杭州?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杭州有比较完整的创新支持体系,无论自然条件、市场条件还是政府给予的支持条件,在全国都是十分突出的。” 今天,以打造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发集聚区为目标的钱塘新区,以高端医疗器械等为主要方向的余杭,主打智慧医疗的滨江,致力于打造高端生产化基地的钱塘新区,以及分布在全市各地的生物医药特色基地……杭州“一核三园多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除“一核三园”外,在杭州全市范围内,还排布着“多点”:滨江智慧医健小镇、中国智慧健康谷、湘湖智慧健康小镇、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富春药谷小镇、临安天目医药港、富春山健康城、中国微创外科器械小镇、文昌健康食品小镇、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它们涵盖了杭州主城区和周边区县市,在杭州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条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它们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又各有差异、长短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