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朱 言 登高才能致远
2018年12月6日,外面下着雨。位于杭州钱江新城万豪酒店的咖啡厅里,李博正在跟我们介绍他的“阿尔法猫”。这是一家他从美国回来和伙伴们一同创立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公司,坐落在西溪湿地附近。谈话间,不时有人跟他打招呼,这一天刚好是杭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峰会,咖啡厅里来来往往的都是这个行业全球一流的专家和精英。 知盛数据就是2018年刚刚落户杭州滨江的新项目。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北美常春藤、英国一流院校以及IBM等世界500强公司。其中包括拥有超过20年研究和开发经验的知名科学家;全球领域计算机图形学、医学可视化和图像处理方面的高级学者和科研教授。 但凡关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人都会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国外一流科学家、企业家开始在杭州开拓自己的事业。曾经远渡重洋的他们为何开始回流?杭州又凭什么一次次成为他们的心仪之选? 翻开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版图,北京中关村、张江药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武汉光谷等一批产业高地星光熠熠,一个“后起之秀”的信心和底气究竟来自哪里? “到杭州去!”这几年全球生物医药重磅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纷沓而至,多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到访杭州、联手合作。 据统计,2018年,全市新设生物医药企业3870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0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9.14%。整个杭州已经集聚88家规上企业,20多家上市公司。全球前十大药企已有辉瑞、默沙东、雅培等7家入驻。在很多细分领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冠军,其中有生物医药领域“两弹一星”之称的贝达药业,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真正具有商业意义的创新药;有泰格医药,国内最大的临床后RO;也有歌礼生物,港交所第一家启动新制度之后上市的无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 从十几年前,提出建设“信息港”和“新药港”,到今天“数字经济”独领风骚,“生物经济”紧随其后——这是一个城市的战略和初心,也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雄心。 杭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之一,与全球创新环境息息相关。 “人工智能、能源以及生物科学”,去年比尔·盖茨在其个人博客中提到,如果他重新找工作,他认为这三个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富有机遇。 近年来,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政策环境,生物医药领域闪闪发光。在全球层面,生物医药处于科技创新的最前沿,高研发强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多学科交叉等特性,让其成为科技实力的典型体现之一,并备受资本青睐。在区域层面,生物医药则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弯道超车的关键,各大城市不约而同将生物医药列为新兴支柱性产业。 在此背景下,杭州结合自身优势,着手谋划打造全链条接轨ICH标准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确定了“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数据”三大支撑体系和推进路径。这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技术革新的外在需求,也是落实国家“健康中国”、《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的实际举措,又是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有效手段。 “杭州选择生物医药这条路走对了!”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说,生物医药产业无疑将会是杭州六大产业中继数字经济之后最先突围的“黑马”。在这轮生物医药竞技赛道上,杭州的对标城市是波士顿。波士顿是全球生物医药的高地,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医药超级集群,是全球知名的健康医疗服务集聚区。 杭州对标波士顿,就意味着杭州是以全球第一流高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为目标,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以开放学习的心态,知其不足而后勇。在这基础上,也就意味着不仅要吸收最先进的生物医药产业的理念、信息、技术以及经营方式,而且要把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带向世界最前沿。这种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也成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及崛起的动力源。 创新驱动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我选了一条最难的路,但我越做越开心。”63岁的李方平在商界摸爬滚打近40年,曾做过暴利的贸易和房地产,但挑战高难度的人工耳蜗国产化,才让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感。“连亏12年让1万人重新听见,打破海外垄断”——这是媒体报道诺尔康人工耳蜗时用的标题。时间、耐心、未知、挑战——这曾是摆在李方平面前的“试炼”,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双十定律”。 改革开放40年来,杭州从“西湖时代”大步迈向“钱塘江时代”,靠的就是改革创新,敢于破解难题。据业内人士分析,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链决定了生物产业的发展结构和质量,“从全球视角看,生物医药产业涉及面广,某些领域发展还不充分,潜力巨大,我们完全可能走在全球前列。”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利用最新最尖端的技术推动其产业的发展,相关业内专家评论说。 比如,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健康、智能养老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因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穿戴设备、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能够为人类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医疗及养老服务。而杭州市建立了全国首家e+智慧医养老年工程示范社区,建立的智能健康平台、湘湖智能健康小镇就是走在整个产业发展的前沿。而树兰医疗集团的“基因医生计划”及“精准医学”,都是当前医学界最前沿服务项目。可见,技术领先已经成了推动杭州健康产业的一个基本特征。 众所周知,波士顿地区的房价并不低,尤其是剑桥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租金更是高得离谱,但是为何又有这么多制药公司不顾高额的成本,在该地区扎堆呢?答案就是,一流学府集聚,构成产学研互动格局。产学研——这三者高度集聚于一个相当紧密的地区,形成了创新研究的人才源头和信息沟通、交流的最便捷地理环境,也使得以这三者为主的互动创造出的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具有相当集中的整体性效果,能够成为创新转化的丰富源泉。 同样,今天的杭州,在产业基础没有深厚的历史积累背景下,它又凭借什么实现弯道超车?还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就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意味着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意味着选择和舍得、专注和寂寞。 2018年5月,杭州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支持创新产品应用、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对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进行规划。生物医药创新资源越来越高度集聚。杭州不仅集聚逾千家生物医药企业,还集聚了国内领先的100余家核心企业和研发机构,包括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云、贝达药业、华东医药、泰格医药、迪安诊断、诺尔康等,形成生物医药创新全链条一体化的生态集成体系。另一方面,发起设立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双币基金,专注投资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助力所投产品有效进入全球市场,积极引进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的创投公司和团队,为创新性生物医药提供资金支持。 “企业关注区域是否有它的上下游、同行、同行的上下游,如果客户资源和同行都集聚在这里,那么企业就愿意靠拢,相互之间也能协同。”杭州一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投资经理说。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所说,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真正的协同创新。“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产业化,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政、产、学、研、金共同努力。” 一流的科研机构吸引了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在杭州不断集聚。“我们也在做准备,这一大批全球一流的人才集聚到杭州以后,我们投资促进局正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商量,准备在西湖的核心景区,腾出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作为杭州市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包括领军企业家集聚的空间,让生物医药的决策中枢、高端人才的集聚在这里能够落下来。”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去,在新药研发方面,杭州将以接轨ICH的标准作为突破口,围绕新药研发、转化、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产业的闭环,开展全链条式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在医疗数据方面,将建设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在医疗器械方面,将聚焦生物材料、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注重虚拟现实与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创新在医学应用方面的深度融合。 今日的布局,明日的格局 “我来杭州数十次,杭州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城市美丽干净,杭州还有非常好的政策和好的大学,对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阿龙·切哈诺沃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杭州之间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龙·切哈诺沃作为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随着杭州诺奖国际创新中心的落户,像这样的成果,以后将会在杭州医药港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服务。 杭州钱塘新区作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集中承载地,已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吸铁石效应。这片曾经的制造业高地已经在转型升级中迅速崛起为现代化的生物产业高地,并逐渐成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主战场和主引擎。 “坚持‘引龙头、强链条、促集聚’,坚持以产学研带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不仅仅是单纯的招来一两个生物医药项目,同时要围绕生物医药企业的内心渴望与真实需求,去提早布局人才资源、配套服务、公共平台、畅通的行政审批及与药监部门沟通机制。”钱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种一颗树叫育苗,种一片树叫育林,杭州要栽种的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之林。 方恩医药发展公司执行董事长张丹对此也深有感触:“杭州的贝达药业研发成功了真正具有商业意义的创新药埃克替尼,大幅度降低了国外同类药物的进口价格。为什么它可以诞生在杭州?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杭州有比较完整的创新支持体系,无论自然条件、市场条件还是政府给予的支持条件,在全国都是十分突出的。” 今天,以打造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发集聚区为目标的钱塘新区,以高端医疗器械等为主要方向的余杭,主打智慧医疗的滨江,致力于打造高端生产化基地的钱塘新区,以及分布在全市各地的生物医药特色基地……杭州“一核三园多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除“一核三园”外,在杭州全市范围内,还排布着“多点”:滨江智慧医健小镇、中国智慧健康谷、湘湖智慧健康小镇、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富春药谷小镇、临安天目医药港、富春山健康城、中国微创外科器械小镇、文昌健康食品小镇、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它们涵盖了杭州主城区和周边区县市,在杭州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条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它们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又各有差异、长短互补。 投资者的嗅觉是最敏锐的。 2018年,龙行生物选择了落户杭州医药港小镇,项目将布局3大业务板块:总部研发、药品生产及CDMO业务;其中,项目Ⅰ期开展总部研发及中试生产项目,项目Ⅱ期计划开展cGMP药品生产和CDMO项目,既能作为自有新药的全球产业化基地,又可为周边企业提供国际高标准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服务医药港的生物新药研发行业; 2018年,华海药业同样布局医药港小镇。华海药业属于中国民营500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该项目为其全国唯一的生物药生产基地,项目引进对推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杭州医药港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8年,基于大数据的IVD行业供应链集约化服务平台落子西湖区。平台以行业业务数据流为应用创新主线,打破行业数据壁垒,创造追溯与监管并重新业态发展模式。这个平台的开发与投产,将有力提升杭州“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信息化产业的精细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产业升级速度…… 2018年,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里程碑式发展,2019年将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挥集聚效应的关键时期。大项目“落地生根”后能否“开花结果”、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并使得杭州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科技“话语权”,将变得至关重要。对外,包容开放的杭州正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从业者;向内,挖掘发展新动能成为能量丰富的“宝藏”,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将会打开新的明天。 就这样,杭州一边加速跑一边冷思考,在“赛道之战”中加装“助推器”,逐步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实现了领跑。“信息港”和“新药港”要实现比翼齐飞。如今,杭州信息经济增加值已突破3200亿元,成为经济驱动的“主引擎”。“新药港”,就成了杭州下一个“千亿级”产业的“起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