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王潇潇 杭州的李小姐是一个资深信用卡用户,手里有3张信用卡,轮着薅羊毛。她还有一招免费拿礼的方式——推荐办卡。亲朋好友成功开卡后,作为推荐人,她能领取一定的奖励,比如积分、毛毯、电饭煲等,如果能凑到多人开卡,还有iPhone、扫地机器人、金饰等高价值礼品。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长假,亲朋好友似乎成了不少持卡者推荐办卡的最佳对象。有网友在某信用卡论坛上吐槽,过节本来是聊消费,最后都转到了办卡上面。还有网友算了笔账,以某银行卡推荐6人得2700元“刷卡金”为例,平均“人头费”450元。“很多人觉得,这肯定好啊,办信用卡还能拿开卡礼,没想到人家赚的是你的人头费。” “推荐办卡,人人有奖” “推荐办卡的模式其实由来已久,只不过过年大家返乡后会有很多团圆聚会的机会。考虑到这点,部分银行在春节期间加码邀请办卡活动的力度,比如更低的门槛、更高价值的奖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对快报记者表示。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推荐亲友办卡活动,这样写到:2月28日前,推荐未持卡亲友申请信用卡,在成功发卡后30天内激活实体卡片,推荐人即可获得相应奖励;推荐1人及以上换购毛毯,推荐2人及以上换购拉杆箱和双肩包,推荐4人及以上可换购扫地机器人,推荐8人及以上可换购iPad或飞利浦电视。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则规定,在单月内成功推荐4名及以上新客户,且被推荐人满足至少一笔的消费要求,推荐人即可免费兑换年货大礼包,可选的有空气炸锅套装、锅具套装等。 灰色产业链滋生 除了正规推荐亲朋好友办卡,还有人动起了歪脑筋——悬赏办卡,甚至滋生出一条灰色产业链:如果成功通过链接办理信用卡,通过审核、发卡、激活后首刷,每人可获赏金50-300元,或者发展下线,按薪酬奖励。 某论坛上,记者发现有网友发布信息招代理。他表示,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有分级制度,可推荐别人做下线帮你赚钱,也可自己推荐办信用卡赚钱;不同的银行,奖励额度也不同,最低50元一张,最高140元一张。 快报记者以“兼职”的身份联系到了这位网友。该网友表示,按照层级分三档,如果你推荐办卡成功,你直接拿奖励,你的上级有部分抽成;如果所发展的下线成功推荐别人办卡,你也可以拿到抽成。 另一个平台的页面看上去就像是“办卡超市”,每家银行的名字下都注明了客户办信用卡的返现额度,比如光大普卡140元、光大白金卡220元、中信银行220元等。该平台还提供相关教程,专门培训中介和客户如何“包装”绕过银行风控。 “类似这样的平台和公司挺多,其实就是前几年的信用卡中介,换了个马甲。”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我们经常收到的邀请办卡短信,除了贷款机构,相当一部分是推荐人通过短信群发平台发过来的,有人点击,羊毛党们就有利可图。” 想“揩油”没那么容易 这一类活动看起来门槛不高,银行给出的奖励似乎也诚意满满,但一些操作过的网友认为,这种薅羊毛的方式似乎不太靠谱。在某信用卡论坛上,不少人吐槽银行的推荐办卡活动。 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去年收到短信,推荐亲朋办卡满10人送一台吸尘器。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他推荐了身边的17人办卡,想着能成功10人的概率还挺大。“活动持续一个多月,其间却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银行审核时间一拖再拖,被推荐人来不及验证激活,加上陆续有几人莫名被拒,最后17人里审核通过6个,赶在活动截止日前办卡成功的只有2人。想占银行的小便宜,可没那么容易”。 另一位网友则发帖表示:“自己推荐的人被拒后,过段时间又有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他(被拒的那个人)办卡,银行有套取客户资料之嫌。” 不过,也有网友比较顺利:“推荐了25人,23人下卡,通过率极高,还是要看申请人资质。” 银行这两年为何热衷大量发卡? 各大银行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推广信用卡业务?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在用发卡量为6.59亿张,环比增长3.36%,人均持有0.47张。从数据上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自然不甘示弱,在发卡上使出浑身解数。 “零售业务,风险小且分散,从前年开始,消费信贷就成为银行在零售端业务发力的领域。”一位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表示。 另一位银行人士也表示,银行之所以看重发卡量,主要出于自身业绩考虑。 一方面,信用卡可为银行带来直接收入,包括信用卡的年费、透支利息、手续费和商户回佣等,尤其是商户回佣,已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信用卡每产生一笔交易,商户就要向收单银行支付相应手续费。这笔费用一般由发卡银行、收单银行和清算机构三方分成。发卡量越大、活跃卡数量越多,银行收入也就越高。 另一方面,信用卡所带来的客户流量还能为银行带来存款、理财、贷款等间接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