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带你看懂年报避免四大雷区 靠卖房炒股政府资助把业绩数据做得很漂亮 计划作重大资产重组却用一句话含糊带过 商报记者 王静 随着上市公司金银河公告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的动作,沪深两市的年报披露大幕正式拉开。据统计,春节前A股有逾20家企业将公布去年全年业绩数据。遗憾的是,拔得年报披露头筹的金银河股价并没有像此前预计的走高,反而表现得越发疲弱;究其原因,与预期年报中暗藏的“雷”息息相关。 历年来,从A股首家披露年报的企业开始,就会形成以年报业绩为主线的炒作行情,俗称年报业绩浪。但是,有些企业的年报数据并不如表面上的“美好”,在这些冗长繁杂的文字与数据背后,往往暗含着诸多“秘密”。看懂年报,与上市公司经营的真相越接近,才能避免踩雷。 年报中到底藏着哪些“小九九”呢?比如,某上市公司计划作重大资产重组,但很可能在年报中仅以“公司继续积极研究如何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主营业务”一句话含糊带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因为多数A股尚未发布年报,年报踩雷的情况也未集中爆发,不过年后就进入高峰期。所以,节后选股时要注意挑选现金流充沛、商誉占比不高、扣非净利润为正、业绩增速的股票。 每个字每个数据都看得到却猜不透? 深扒上市公司年报这些章节内容 仅1月28日一天,就有ST冠福、海陆重工等业绩大变脸,大幅下修全年业绩,成为市场上的新“地雷”。实际上,上市公司的“埋雷”手段都颇为高明,这种从数据上一眼就能看穿的问题已经算是“小意思”,经营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年报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句话里,让投资者看得到却猜不透。 经过财务部、董秘办等联合编制、精心推敲、耗时数月的年报到底分为哪些部分呢?据本报记者梳理,年报通常是公司基本情况、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情况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报告,共计十项内容。 那么,哪部分内容有值得“深扒”的地方呢? 在第二节“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中,要点在于对较上一年变化幅度大的项目的解释,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这部分要注意的是,有些上市公司业绩暴增可能只是卖了大笔资产、或者是得到政府大笔援助,并不是主营业务持续性转好,需要重点留意。 第三节“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中,要格外注意实控人的变更、主力机构以及前十大股东的变化。实控人、大股东、主力机构对企业持股情况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心理,从而作为衡量股票是否有被低估或高估的标准之一。 在第四节“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中,公司员工的年龄结构、数量、专业也值得深究。一个快速发展赚大钱的公司,员工数量应快速增加,管理层薪酬应持续提高,员工年龄应趋于年轻。此外,有的公司,靠与经销商造假合同虚增利润,从员工数量和薪酬上一眼就能看出破绽。 第七节“董事会报告”是整个年报的精华所在。通俗来讲,这部分主要内容,是描述公司过去一年是怎么干的,干得如何,未来一年又准备如何发展。公司通过定期报告,传递关键信息,并主动控制投资者预期的关键,其中暗藏很多信息。简单举例,某家上市公司计划作重大资产重组,但在这里仅含糊地提一句“公司继续积极研究如何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主营业务”。到了年中,公司股价出现大幅度拉升,随后就宣布停牌重组。如果交易所怪罪下来,公司完全可以解释为“事项已在年报中进行过预先披露”。对于年报编撰者而言,写年报的要点就是含而不露、留足余地,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一字不漏。而投资人要做的,就是反向解码,揣摩字里行间的意图,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实现情况都可从中找出答案。 第九节“重要事项”中的涉及重大诉讼、重大重组、关联交易为主要看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撤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那就要格外小心。 最后一节是“财务报告”,则要留意主要营收各个分部的经营情况,主要亏损点、赢利点要着重筛选出来。不仅要与上一年年报作对比,还要对本年度各个季度的业绩报告作对比,才能一窥上市公司的全年经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