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0时,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平海”资产收益权产品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发行,这是我省首例海洋绿色金融产品。它的诞生,为浙江数量庞大的涉海涉渔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开创了新的途径。
首个产品总计募集1.05亿元 “平海”项目的产品发行人为平太荣远洋渔业集团(以下简称“平太荣”),首期发行规模3500万元,期限6个月,投资者可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旗下“浙里投”平台认购,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平太荣对国际远洋渔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工及收购等日常经营活动。 首期募集结束后,项目将接续发行二期、三期,规模各3500万元,期限分别为18个月和24个月。 该产品由浙江股交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受托管理。 海洋大省涉渔企业融资难 浙江省远洋渔业协会秘书长郭爱介绍,我省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拥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有40余万名渔民、2万余条近海捕捞渔船、590多条远洋捕捞渔船。但长期以来,省内涉海涉渔企业普遍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等难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也影响到我省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 比如平太荣,它是省内唯一获得“农业龙头骨干企业”称号的远洋渔业企业,2015年就成立了南方金枪鱼交易中心,具备从捕捞、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金枪鱼捕捞量居全国前三。 但即使是这样的优质渔企,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平太荣远洋渔业集团总裁倪泳一说,过去融资主要靠信贷,必须用加工厂、渔船等固定资产做抵押或找第三方担保,申请周期长,抵押率低,综合成本高,还不一定能获得贷款。而远洋捕捞具有较大的风险,一旦发生涉外事件、灾难或者鱼获不足等不利情况,银行就有可能抽贷,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而另一方面,作为农业龙头骨干企业,平太荣每年可以获得由财政部下达的数千万元国际渔业权益,同时还有大宗订单及应收账款等远期权益。由于这些权益往往要延后兑现,比如2017年度国际渔业权益要到2018年底才能到位,传统信贷一般不会将其作为授信凭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