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不起投钱的老人
寂寞和经不起高息诱惑是他们最大弱点
小潘成了维权的组织人,至今还和他的客户保持联系,挨个发短信通知。
宁波,民间资本高度发达,投资、借贷是很多老人熟悉的事情。只是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线下理财门店,很多人不再满足于亲戚朋友之间的借款,转而投向了第三方平台。
有两家我曾经报道过的问题P2P公司,现在都已经到了司法阶段,受害人和P2P公司员工仍和我保持着联系。对于外人而言,这些大大小小的诈骗案、非法集资案已经过去很久,而对于当事人而言,折磨却远远没有过去。
宁波一P2P公司 曾被吹得像神一样
宁波一P2P公司事发去年8月,涉及金额近8000万元、367人,其中多数是老人。他们中有人加过我微信,时不时会和我讲一下维权进展。
因为这件事,原本素不相识的老人们聚在了一起,分了20个联络组,每个组有代表,代表们又组成了中心联络组,可谓有组织有纪律,算是我接触过的案件中维权最给力的。
这些被骗的老人中,有外资企业高管、退休干部、律师、大学教授,是属于高学历、高智商、高职位的人群。但他们照样逃脱不了被骗的命运。
这家P2P公司露面的老板是搞文化出身(据说幕后还有大老板),还是电视台一档理财节目的嘉宾主持,所讲内容就包括教老人如何防骗。如今他已被抓。
这家公司曾在所有出租车后座打广告,有一个老人告诉我,他看到广告去这家公司了解过,但没有轻易下手。隔了几天,有业务员连续上门两天,吹得天花乱坠,多么靠谱,多么有保障,两夫妻被说得脑子一片空白,投了10万元进去。
还有一位老人是去看牙科路上,顺道进去问问,也觉得很放心,陆陆续续投入了20万元,看中的是高利息。
其实有些老人非常精明、节省,平时买个菜都要连跑好几个菜场比价,所以光靠虚假广告是不够的。
眼见为实,公司会组织实地考察。几辆大巴车带老人们去看集团公司旗下的产业,声称注册资本14亿元,交易有担保公司,公司有房地产、有贵金属等重资产,在宁波核心地段还有整栋的写字楼……公司同时还运营着水库旁的一个度假村,给老人们免费吃喝住,档次蛮高。春节前还在宁波大剧院搞联欢会,发奖品、抽奖,向老人们汇报公司宏伟前景,未来将在全国各地开满分公司。
总之,在事发前,这家公司的运作手段极其高明。
“说得你动心啊,就连死人都想爬起来投一点。”一位担任过高管的老人说,他看完之后觉得这家公司实力雄厚,投入几十万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点小钱,怎么可能还不出?
出事后才发现,公司精心描绘的这些其实都是假的,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几个老板把圈进来的钱全拿去自己花了,极少有真正的放款。
一位80岁的老太太
一下投进去1000多万元
理财公司老板自己当然不可能骗很多人,所以他需要招揽能干的业务员。
我认识做理财的小潘,已经是一财富公司的团队经理,30岁,之前来宁波打工,做了8年厨师。
他觉得烧菜太辛苦,想转行,机缘巧合听说干理财很有前途,还有双休日,就去上班了。
小潘是一心想把这件事当作事业的,否则也不会放弃多年的厨师资历。他说,刚入行时非常卖力,甚至劳动节都睡在公司。
尽管没有半点金融从业经历,但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就从厨师变身成了理财经理,独自上门推销产品。
拉客户的手段就是发传单,小潘会去小区里塞,专挑那些上面有锁的报刊信箱。有时也去超市门口、跳广场舞的地方、社区老年活动室,去菜场的话,早上五六点钟就要守在门口。
小潘说,他之前那家公司,有个业务员从宁波天一华润万家门口找到一个80岁左右的老太太,结果一投就是1000多万元,光提成,业务员就拿了20万元。而现在,老太太的钱也被骗了,无法收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