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看到 @浙江省博物馆 官微在自嘲:最近可能要变身美景类博主了,孤山今年开的第三波桂花了,一进馆里就是满满的桂花香,隔着屏幕你们能闻到么#人间蓬莱是孤山#
对哦!在曾经是皇帝行宫的地方上班,能不惬意吗?看@浙江省博物馆 官微公然嘚瑟,拉“仇恨”,那也真只有羡慕的份了。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位于水光潋滟、风景旖旎的杭州西湖孤山南麓,东衔白堤和平湖秋月景点,西接西泠印社,自然和人文景致得天独厚。是西湖景区最核心的宝地,自古就有名句“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来描绘这里绝佳的景致。
1993年秋,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1999年秋,位于馆区东侧的浙江西湖美术馆落成。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与逶迤连绵的长廊组合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园中馆、馆中园”格局。
错落有致的馆舍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成为杭州的一处极具魅力的文化景点。 接下来,带你了解这处被祖孙两任皇帝佬儿看上的宝地。
圣因寺与西湖外行宫 皇上爱住西湖边 康乾盛世国运昌隆,康熙、乾隆都曾多次南巡,作为江南名胜的西湖自然屡次为帝王巡幸驻跸。清代皇帝位于杭州的行宫,一共有两处,一是位于城内太平坊的织造署行宫,这是康熙早期南巡时的驻跸之所。
《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局部,上西下东) 清康熙55年至雍正5年间彩绘本 据《乾隆府志》载,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四十二年二月,圣主仁皇帝南巡幸浙,均驻跸杭州府涌金门内太平坊行宫。
《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局部,上西下东) 清康熙55年至雍正5年间彩绘本 其二就是孤山的西湖外行宫。孤山的西湖行宫,又以康熙时期和乾隆时期分为两部分。
《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局部)清容光堂摹刻 康熙时的西湖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是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杭州起驻跸的行宫。后来即位的雍正皇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不曾南巡,在杭州的行宫久不使用,加之每年维护费用高昂,雍正五年(1727年),皇帝下诏将孤山上的行宫改为佛寺,赐名“圣因寺”,并亲笔题写了圣因寺匾额。之所以名为“圣因”,是因为寺中供奉着康熙皇帝的牌位,即神御所在。自此,圣因寺与灵隐寺、净慈寺和昭庆寺并称杭州四大丛林。
↑杭州《二我轩》老照片
乾隆时期,为了迎接南巡的乾隆皇帝,杭州官员又特别修建了西湖行宫,地点就在圣因寺西侧,两者之间夹道相隔,二者后苑是相通的御花园。
乾隆对西湖行宫极为喜爱,此后五次南巡至杭州皆驻跸于此,每次停留七到十天左右。不仅如此,他回北京后,在玉泉山仿建了园中景色。 爱写诗的乾隆,在西湖边的“大别墅”里诗兴大发,他经常题咏的,就有“西湖行宫八景”——“四照亭”、“竹凉处”、“绿云径”、“瞰碧楼”、“贮月泉”、“鹫香庭”、“领要阁”、“玉兰堂”。西湖行宫八景位于西湖行宫后苑,依托孤山,建筑布局灵活,占地虽不广,却体现了盛清园林强调布局、构造严谨的特点。 孤山行宫图(清代中期) 四照亭位于孤山之顶,亭下修竹万竿,即使在盛夏也是阴凉之地,乾隆御题曰竹凉处;向西,卉木扶疏的道路称为绿云径;向南有高楼,御题曰瞰碧楼;楼下文石为台,有泉水从此出,名为贮月泉;泉侧丛桂常青,如仙山灵鹫,因此名为鹫香庭;鹫香庭后是领要阁、玉兰馆。
几处地方,乾隆爷都反复题咏过,还是押着同一个韵脚的。竹凉处就是他很喜欢待的一个地方,曾写诗曰:“闲披料峭琅玕里,未可其间坐久留。”这里的竹子还是应乾隆要求种的,他喜欢杜甫《咏竹》一诗中“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意境,于是便在西湖边的寝宫庭院里种了一大片,第二次南巡回来一看,竹子长势喜人:“前度教栽竹,今来万个强。” 《自杭州行宫游西湖道里图说》(局部) 清乾隆16年彩绘绢本 乾隆坐孤山,眼前便是宜人的西湖山水,不过,他当时只能看到湖心亭,还没有阮公墩。
嘉庆年间,浙江巡抚阮元为疏浚西湖,挖出了二万四千余吨淤泥,堆积形成了阮公墩。那是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的事,此时,乾隆已经不在了。 ▼延伸阅读▼ 你知道乾隆爷最爱的西湖名园是哪里吗? ↓ 见 下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