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阿姨,今天电视节目挺好看的,您别站着,过来跟大家一起坐着看吧……”正逢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护理员牵着吴阿姨的手,将她慢慢带到了藤椅边。 尽管步履蹒跚走得很慢,护理员自始至终都紧紧握着吴阿姨的手,直到老人家稳稳地坐在了椅子上。 电视节目中热闹的音效和色彩艳丽的画面吸引了老人们的注意力,趁这时,护理员利索地收拾起了屋子。手中的活儿做几分钟,她就会抬头看看老人的情况,确定对方没有走动需求,才继续收拾。 这样的场景,在杭州康久天颐养老院独创的小单元多功能集中养护“家庭式”养老中心早已成为日常。 “家庭式”养护弥补情感缺失 专业护工24小时不间断照料 “入住我们这里的失智、失能老人还是比较多的,占比达到60%,老人们的平均年龄也超过80岁。”康久天颐养老院院长孙晓露告诉记者,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存在一定的困难,不管是硬件条件还是软性的陪伴时间都很难权衡,因此每年也有不少家庭会来院内考察,大家主要还是关注居住环境与护理员的专业水平。 据了解,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康久天颐会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生活区。比如吴阿姨这样轻度失智但性格比较温和的,就会倾向于安排在这种小单元里。这种居住方式更像是现在年轻人的“合租房”,每个入住的老人都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但在宽敞的公共区域又可以聚在一起活动,感受有亲友围绕的氛围。 孙晓露介绍,这种小单元多功能集中养护的模式主要针对失智老人,一般一个套间配备5个单人间,入住老人拥有共同的客厅、餐厅和活动室。老人住在这里,就像自己家里一样。 并且,这里每个小单元还会配备一名24小时不间断照护的护理员,他们与老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形影不离,弥补了入住养老院后老人产生的“家庭缺失感”。“这是一种‘家’的感觉,护理员把老人当成自己家的长辈,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了解每个老人的脾性,在日常照护中融入亲情,使得居住在此的老人能感受到精神慰藉与难能可贵的真诚陪伴。” “即便如此,有些时候我们也切实感受到,有一些亲情是无可替代的,这会让我们感到很无奈。”孙晓露说,院内有一位失智老人患有狂躁症,如果家里人长时间没来探望,他的病症会明显严重起来;可只要家人来看他,他就能相对平稳一段时间,与人交流正常些。“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积极与家属沟通的同时,自身也在探寻解决办法,想试着搜寻一些主动介入的方式,比如用微信视频或电话沟通等方式让老人与家人连线交流,打开老人的心门。院区社工部会定时组织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和情感慰藉,减少寂寞孤独感,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专业医护提供多重保障 全面呵护入住老人身心健康 除却小单元“家庭式”养老,康久天颐还设有集中照护区。入住集中照护区的老人失能失智程度较高,一般无法进行生活自理,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与护理员对其进行治疗和照护。 “失能老人的照护更倾向于防褥疮、慢性病并发症,日常清洁与护理等方面,集中照护起来相对便利。失智老人,特别是重度失智的老人照护难度较大,因为你无法预测对方的行动模式。”孙晓露坦言,一部分重度失智老人发病时伴有狂躁症,偶尔会有暴力行为,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疏导与药物控制,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一般家庭,家里没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难免会有委屈,院方经常会组织团建活动、给予心理疏导和正能量教育,纾解护理人员的低落情绪,以良好的面貌和心态照护好老人。 当然,在医护方面,康久天颐养老院也下足了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