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招聘兼职类诈骗 出借身份“开公司”,小伙当上“背锅侠”无法贷款 今年6月份,一通来自外地的电话打到了萧山区公安分局,对方想通过民警的操作,帮助其解除“黑名单”限制。“警官您好,我最近想买套房子,去银行办理贷款的时候,发现自己名下已经有过贷款记录,而且因为逾期不还被加入了黑名单,你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钱不是我借的……”经过查询,造成这一后果的前因,正是该男子在学生时代随意使用个人信息替人注册公司,最终当了“替罪羊”。 近期,“办公司当老板、轻松赚大钱”的新型兼职正在大肆崛起——每成功注册一家公司,就能躺着赚1000—1500元。这条赚“快钱”的路看似好走,其实暗藏风险。 以这名“背锅”的小伙为例,他在营销人员的推荐下,轻易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完成了公司注册的全流程。随后,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公章等重要凭证被收走。小伙不知道的是,由他注册成功的公司,一旦被不法分子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那么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他就脱不了干系。所以,小伙想贷款时,发现自己已经上了“黑名单”,也就无法“自行解冻”了。 打击治理“虚假注册企业”现象,除了监管机关要加强审核力度外,更关键的是大家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更不要随意替他人注册“皮包公司”,否则终将为自己的草率之举买单。 案例2 冒充身份类诈骗 听到“老板”的指示,财务人员转账80多万 王女士是萧山某科技公司财务。在上班时间,她突然接到公司“领导”曹某(化姓)的电话,要求她加入一个QQ聊天群,有急事。进群后,她按照“老板”要求,将公司账户中80余万元转到“合作单位”的账户。直到真正的老板来询问此事,她才发现上当了!接到报警后,萧山公安通过与驻点银行迅速联动,不到10分钟就将多张嫌疑卡号内的资金冻结,涉案资金被全额拦截。 这名公司财务王女士无疑是幸运的。她之所以被骗,是没有及时打电话或者当面向老板核实事情的真伪。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冒充老板,还有很多不法分子冒充学校老师进行诈骗。 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扫码进入一些学校的班级群,冒充老师在群里发言称,“因疫情,需要上缴资料费194元”,诱使家长在群里以发红包的形式转钱,我区已有个别初中班级家长被骗。可以看到,从以往“补习班交费”,到现在“疫情防控需要”,不法分子敛财的名目可谓“与时俱进”。 对此,萧山警方针对最新出现的诈骗手段,通过发短信到特定群体手机上的方式,来进行及时预警。前期,在金华地区发生了一起冒充镇街领导干部向下属借款的诈骗案件。很快,萧山警方立刻编辑提醒短信,及时发送到各镇街相关人员手机中,提醒大家提高警惕,避免“入坑”。 案例3 投资理财类诈骗 被“水军”迷惑,萧山女子差点损失100多万 “您好,我是萧山区公安分局宁围派出所民警,您极有可能正遭遇投资诈骗,请立即停止转账操作!”近日,正准备将25万元充值进某投资App的小郑,突然接到了警方的预警电话,她随即停止了转账。先“投资”25万元,再追加100万元进去……如果不是及时止损,她的血汗钱将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被无情吞噬。 当晚,警方通过大数据研判,发现小郑有可能被骗,就立即与她取得了联系。原来,小郑加入了一个“荐股群”,发现每天都有人赚钱,就有些心动了。她不知道,整个群里除了自己,其余的都是“群演”,就是为了吹嘘“高额收益、稳赚不赔”,吸引受害人投资。 说得直白点,如果投资者能在投资之前多听、多看,通过查询官网信息、考察营业场所、甄别收款账号等方式,多留个心眼,说不定也能发现端倪。特别是在汇款环节应当格外谨慎,如果收款账户为个人账户或与该机构名称不符,请果断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