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前
治理后
杭州日报讯 最近一个多月中,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以前上下班避都避不开的拥堵路段上,一系列新的交通组织措施悄然实施,随之而来的是这些路段的通行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5月初,杭州启动了“双月攻坚”行动,依托“城市大脑”,对我市30个易堵路段展开为期2个月的针对性治堵。如今,2个月的治堵时间尚未达到,但治堵成效已然显现。昨天上午,记者前往30个易堵路段之一的复兴路美政路口,实地观察治理所带来的交通变化。 增加车道,分流压力 “老堵点”有了新面貌 位于上城区的复兴路美政路口,算得上是主城区的一个“老堵点”了,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这一路口常常会出现300米以上的车辆排队长度。不少车主对这里的感觉是:明明高架上匝道就在眼前,却只能眼巴巴看着,一动不动。 上城交警大队直属中队中队长郑建勇告诉记者,造成拥堵的原因主要是不少从秋石高架下来东向西的车辆会在这个路口掉头,与美政路南向东右转的车辆发生汇流,从而引发通行滞缓。同时,美政路南向东右转的车辆还会与在复兴路直行的车辆产生“冲突”,造成拥堵加剧。 记者了解到,复兴路西向东方向原来是一条双车道道路,本就不甚宽敞。“对于不少新手司机来说,有时候一把方向未必能成功在路口掉头,需要来回修正。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其他车辆的通行困难。”郑建勇说。为了解决这一拥堵顽疾,杭州交警对症下药:首先,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在复兴路西向东车道取消机非隔离绿化带,将原来的双车道拓宽为三车道;同时,将原本的右转车道调整为直行右转车道。车道增加了,通行压力自然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如今,复兴路美政路口的通行情况已大为改善。记者在现场看到,即使是较大的越野车,也能在路口自如地完成掉头,车流交汇时,各方向车辆也基本能实现各行其道,互不影响。得益于此,即便是在高峰时段,路口也很少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数字治堵,三措并举 这套“组合拳”打得很细 类似复兴路美政路口的改变,正在杭州不少路口同时发生着。在此次“双月攻坚”行动中,杭州交警选择了30个具备优化条件的路口,与对应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展开协同治理。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秩序处民警陈旭盈告诉记者,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交警部门充分利用数字治堵,重点实施了三方面的治理举措:一是信号配时精细管理,依托“城市大脑”,对30个点段进行全时空条件分析,科学设定配时方案,根据流量变化,快速迭代优化;二是道路资源最大利用,以“城市大脑”提供的延误指数为切入点,加强对30个点段数据的二次归集,研判拥堵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制订“一点一方案”,提升道路资源利用率,提升通行能力;三是交通事件快速处置,充分挖掘城市大脑视频分析资源,配合交警铁骑TPTU,实现快发现、快到达、快处置、快消除,将因交通事故、车辆抛锚等原因造成的拥堵影响降至最低。 “线上数据支撑,线下综合治理”,通过这样的模式,杭州交警根据每个路口的不同拥堵特征,完成了交通设施改造、周边综合协调、交通组织优化等一系列细化工作。 预定目标,完成在望 大部分路口提前实现平均拥堵指数下降5% “行动开始的时候,我们定了一个目标——30个路口平均拥堵指数下降5%。”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科技信息处民警周奕告诉记者,这才过了一个多月,大部分实施针对性治理的路口已经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 一个多月下来,一系列实打实的数据最能印证治理成效:有14个路口通过调整路口线性、优化绿化设计等交通改造措施,增加了19条车道,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有8个路口通过优化周边路口、远端诱导分流等周边协调措施,促进了资源均衡利用;有9个路口通过变更车道方向、设置潮汐可逆车道等9项组织优化措施,实现了道路资源利用最大化。 “双月攻坚”是“城市大脑”建设新阶段的起点,在全力完成攻坚任务的基础上,杭州交警还将及时总结经验,以“城市大脑”为中枢平台,以数字赋能为根本路径,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措施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线上治理与线下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城市交通智慧治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