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盛慧强介绍,除了暂时不想生育的健康男性,即将接受放化疗的肿瘤及血液病患者,可能从事影响生育力职业(如警察、医护工作者、化工行业人员、IT从业人员等),少、弱、畸形精子和梗阻性无精子症病人,只要确定无性接触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的男性,都可以选择将自己的精子冻存在精子库。 不过,我省男性保存精子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当需要使用自己冻存的精子时,需提前一周由本人(必须是已婚夫妻并准备身份证及结婚证原件)向人类精子库提出申请,同时必须有卫生部门批准的可开展生殖辅助技术的医院开出的证明,精液交接由人类精子库和该医院对接。 尽管男性无论是捐精还是自精保存,都要比女性冻卵更易操作且得到鼓励,但精子库依然面临着“库存不足”,且精子质量合格率较低。“成立15年来,前来咨询想做自精保存项目的不足千人,实际成功冻存的也仅400位左右,截至去年,仅有8人使用冻存的精液并生育了健康的后代。”盛慧强坦言,当前社会男性在保存生育力一事上,显然远不及女性来得深谋远虑。 法律禁区和身体伤害难以规避 医生建议单身女性冻卵需慎重 在保障未来生育之路上,女性为什么会比男性艰难? 冷冻卵子普遍归入辅助生殖技术的范畴,我国现行的卫生部2003年修订版《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不得对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从法规上看,单身女性在国内是不能申请使用“冻卵”这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已婚女性可以冷冻卵子,但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患不孕症和患恶性肿瘤的已婚女性,并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医院进行。 昨天下午,孙伟接受了媒体采访时,回应了社会相关争论时表示,在她看来,目前的冻卵技术不够成熟,并且对女性的年龄也有要求。“冻卵的年龄最好在30岁以内,超过33岁卵子质量就不好,冻了以后一解开大部分就死了,或者不能成为很好的胚胎,怀孕率是很低的。” 她更进一步指出,冻卵技术发展需要拿人做实验,“人取卵需要用超过生理剂量的促排卵激素,一次一般取20个卵,就是两年的青春期,五次就是十年,而为了保证成功率,一次冻卵数量不会太少,(取卵过于频繁导致女性)不到四十岁人就老了。” 作为省内知名的生殖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简称“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朱依敏教授也非常关注这个话题,她曾对当前国家对于冷冻卵子的政策导向做过一些分析和研究。抛开社会伦理、法律界限及技术商业化等方面不谈,从医学角度来看,她想对渴望“冻卵”的单身女性说一句:慎重。 她认为,很多女性把“冻卵”当成是唯一的“后悔药”,但这很有可能只是一张未开奖的“彩票”。因为取卵前促排卵治疗可能会引起卵巢过度刺激、手术损伤、出血、感染等风险,以及还需要考虑解冻之后的受孕成功率。 朱依敏教授介绍,冷冻卵子是将卵子保存在-196℃以下的液氮罐里,等到需要时再解冻,进行体外授精。但卵子很脆弱,在冷冻或解冻过程发生损伤或死亡的几率很高。“以10颗冷冻卵子为例,经历解冻、受精、形成胚囊、着床等多个环节,最终能够成功受孕的卵子可能也就1颗-2颗。” 并且,有冷冻卵子想法的女性,到想要受孕时的年龄必然较大,身体健康素质下降,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可能影响女性和子代健康。她还强调,年龄越大取卵越少、质量越差,38岁左右的女性想要取10个有用的卵子需要促排卵不止1次,而40岁以上女性,即使允许冷冻,卵子质量大多不好,正常怀孕的机会更少。 “很多单身女性认为,冻卵可以为自己未来的生育买一份‘一劳永逸’的保险,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无比的失望。”朱依敏教授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过分鼓吹“冻卵好处”的论调,会给公众带来误导,并催生诸多社会及伦理问题。她呼吁,有此需求的女性,最好用医学的角度去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孙伟也表示,现在发出“放开单身女性冻卵”呼声的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冻卵技术,或者想得太过简单。而冻卵,承载不了“全部希望”。自己反对也是希望向单身女性科普最佳生育期,并非限制生育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