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 进入退休年龄的中老年妇女,原本可以在饭后走走路、跳跳广场舞,享受休闲的退休生活。但有些妇女不敢出门散步、不敢逛商场、不敢大声说话……因为患了一种叫“盆腔脏器脱垂”的尴尬病。 近日,在浙江萧山医院妇科陈龙教授专家门诊的众多病人中,来了一位说话轻声细语又略带羞涩的张女士。 张女士(化名)今年54岁,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女儿结婚后有了孩子,平时家里就她和婆婆两个人。大约七八年前,婆婆因腰椎骨折瘫痪在床,张女士既要干地里的重活、累活,回到家还要买菜做饭,帮婆婆擦身、洗澡换衣服,一天下来常常累得手脚酸软。 张女士告诉医生,5年前开始感觉阴道内有肿物脱出,刚开始时并没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走路时感觉很不方便;平时不敢抱孩子、不敢提重物、不敢出远门,近期连排尿都感到费力。 陈龙教授在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超声检查后,诊断为盆腔脏器脱垂症。考虑到张女士已完成生育,并已进入更年期,在征得她的同意后,陈龙教授为其施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整个手术用了1个多小时,5天后张女士出院回家休养。 陈龙教授介绍说,盆底神经、肌肉、筋膜组成一个稳固的“托盘”,共同支撑着盆腔脏器。当盆底组织劳损后出现功能改变,就会出现各种脱垂症状,如子宫阴道脱垂、尿失禁、排尿排便异常等。其发病是由于多产、分娩时产伤、产后恢复不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盆底组织松弛,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使腹压增高、体力衰弱、肌肉松弛和萎缩等多重因素,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陈龙教授提醒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重在预防。产后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平时要保持正确的弯腰姿势,合理饮食,劳逸结合,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女性生育后要重视盆底肌功能状态的定期检查,在功能减弱之时给予早期干预;对于已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的妇女,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