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社区门 拉近邻里心 浙江日报讯 “36.3摄氏度,绿码,请通行。”4月12日上午8时10分,杭州市白杨街道邻里社区,门岗处的智能门禁设备已进入工作状态。短短一个小时,陆续进入社区的居民已有上千人,他们都是刚下夜班的居民。 守在一旁、不时向路过居民问好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介绍,这样频繁出入的热闹现象,在邻里社区一天会出现两次,分别是上午8时左右和晚上9时左右——这是很多居民上下班的时间。 “我们社区住着近万名外来务工的‘新杭州人’,大多在周边企业上班。复工复产后,为了让他们能安全地出门、回家,我们早晚高峰都会增派人手在这里维持秩序。”张敏华告诉记者,为了提高通行效率,3月底社区专门添置了智能门禁设备,在后台绑定过健康码信息的居民,直接“刷脸”就能进入社区。考虑到目前信息尚未登记完全,这段过渡期,社区干部还是坚持每天两次来门岗值守。 之前,很多人听说邻里社区,是因为这里是杭州第一个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社区化服务的新型社区。疫情期间,社区着实感受到了压力。 春节留在杭州的居民有一千多人,复工之后要回来的有七八千人。疫情初期,社区工作人员很快排摸清楚居民流向,也是从那时起,他们就做好了准备——社区防控这根“弦”,要绷紧很长一段时间。 前期,社区主要任务是服务好留守居民,让他们安心居住在社区里;而现在,则是对各地返杭居民做好登记、测量体温等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回家”。 “经过这么长的假期,他们都盼着能早点回来,尽快复工,让生活恢复常态。”张敏华特别能理解居民的心情,除了及时回复准确的政策解答,张敏华总要加上一句“放心,我们在邻里等你回家。” 为随时给居民提供顺畅的回家通道,2月9日至3月底“返工潮”期间,社区特地开通了“酒店式前台”服务,安排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幸好你们在,否则我真不知道住哪里。”前段时间的一天凌晨,从贵州老家返回杭州的吴师傅,向值守在邻里社区门岗的社工连连道谢。 令社工们感到暖心的是,这段时间,他们的付出被不少居民看在眼里,天冷的时候,还有居民特地跑到门岗为工作人员送上暖宝宝等物资。“也许有人会觉得,城市社区就是‘陌生人社区’,但在邻里,越来越多的居民,打心底把社区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为了守好社区门,社工陈军从春节前至今也没怎么休息,但看到居民的生活慢慢回到正轨,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