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每到清明节,南方人吃青团是习俗。 对吴家姐妹来说,小时候爬到饭桌上,看着奶奶、妈妈把刚出锅的青团端出来,大家抢着自己喜欢的口味吃,连烫手都不管,那辰光,能把清明节吃出过年的感觉。 时光走啊走,吴家老大抱上了外孙,吴家老小也40岁了,回头一看,最会做青团的奶奶不在了,妈妈也老了。 她们突然发现,如果自己再不拾起这份手艺,就再也吃不到记忆中的味道了。 于是,几十年前,她们接过阿姨租在凤起农贸市场的摊子,开了家馄饨铺。每年清明前后,还会出售自己亲手做的青团,是最老底子的口感。 去年7月,凤起农贸市场停业改造,姐妹们搬到刀茅巷农贸市场过渡。最近几天,一些老顾客特意赶到了刀茅巷,只为了买她们做的手工青团。 “或许我们的青团,带着奶奶和妈妈的味道吧。”姐妹们说。 吴家姐妹分工 你做团子、我就卖团子 吴家姐妹的摊子共有三人坐镇,吴家老大、老三以及周家表亲。 最近几天,青团是时令点心,比较畅销,所以她们每天的计划是做600多个,预计卖到4月9日、10日。 吴家老大说:“我们傍晚5点收摊,开车回富阳,做几个小时团子再去睡觉,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把新鲜团子运到菜市场。好在我们姐妹多,其他姐妹白天在家里做,不然肯定完不成。” 这家铺子有个神奇的地方,每次来见到的店员可能不是同一张面孔。因为都是一家人,很好说话,有时你做团子、我来卖,有时换一下。 平时老五到店多一点,而且店铺注册人写的是老五,但最近为了让她好好休息,老大就跟她换了。 尽管人会换,但这么多年来,姐妹们只做4个口味的青团:芝麻馅、细沙馅、雪菜笋丝馅、实心无馅,前三种都是4元一个,实心无馅是2元一个。销售方式也保持传统,只在线下卖,不开网店、不加入外卖,“因为怕来不及,让客人等。” 对她们来说,每天600多个,卖卖还挺容易的,收摊前都能卖完,难的是做完。 “清明节前,我们在路上堵车了,晚上10点才到家,就熬到了很晚。”吴家老大说。 她们在做青团的时候,80多岁的母亲有时会在一旁指导。因为常年做手工,老母亲有点儿伤到手了,但她还是喜欢自己动手。最近几天,只要一有空,吴家老四就跟着母亲学做酱,她是姐妹当中最爱鼓捣小吃的,继承了老人的很多手艺。摊位上同时出售的酒酿馒头,就是老四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