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孙毓 通讯员 甘露 今年的11月4日是沈旦和妻子结婚周年纪念日,也是妻子的生日。 30岁的沈旦从来不是个浪漫的人,身为民警,常用表情是“面无表情”,口头禅是“保密”,一年不发10条朋友圈,行走间“人狠话不多”的气场一米八。 今年11月4日,他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老婆生日快乐、结婚纪念日快乐!远处的‘陌生人’,‘生日’快乐!” 这个沉默内敛的男人,用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把这一天赋予了更有重量的意义,刻进了她、他、还有那个远方陌生人的人生里。 等了5年的电话 沈旦是杭州市公安局反恐支队的一名民警,工作中的沈旦像块冷硬的石头,生活中也是个理性派,让他回忆心情激动的时刻,皱眉想了半天,“一次是结婚,一次女儿出生。” 今年6月,沈旦接到杭州上城区红十字会通知,他与来自江苏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对成功,几率接近十万分之一。 消息来得突然,但不意外,这一天沈旦已经默默等了五年。大学时,沈旦在校园里完成了第一次献血,从此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累计献血超过了1000毫升。 2014年12月,沈旦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得知自己满足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的条件,而且当天就可以入库,当即就决定采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之后他就一直在等。 当电话的那头问他“愿不愿意捐献?”时,沈旦想都不想就说好,挂了电话才想起,要问问家里人的意见。 “能不捐就不捐,为什么非得你去捐呢?”父母本能地反对。 发给妻子的微信很久没回,后来沈旦才知道,收到他微信后,妻子飞速在上网查询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没有伤害,看了很多资料后,才回他。“去吧,我支持你。” 好不容易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沈旦又遇到了实际问题,之前在浙江省中医院多次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完全符合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各项要求,但在8月23日的最后一次体检中,他被检查出血压有130多,虽然不影响捐献,医生还是叮嘱他最好把血压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