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三十年
想尽办法化解寂寞
今年83岁的老人朱云菊,可能是青年路社区独居最久的老人。为了缓解孤独,30年来,她尝试了许多办法。
30年前,朱云菊夫妇刚开始退休生活时,丈夫就因病去世。“他刚走的那几个月,我整天闭门不出,想到他就很伤心。”朱云菊说,那时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他们都说,整天闷在家里要生病的。”几个月后,朱云菊慢慢接受了现实,在附近一家小超市找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每天有人能聊聊天,让她感觉暂时没那么孤单了。
工作几年后,孙子、外孙都相继出生。因为儿子、女儿工作忙,朱云菊便辞职回家帮他们带孩子。“每天给他们做做饭,陪他们玩,那段时间很开心的。”但没过几年,孙辈们便到了入学的年纪,朱云菊又失去了精神寄托,再次开始独居生活。
“人一老啊,闲下来的时间就很多。但是一个人生活,时间越多就越没有味道。”朱云菊听说,吴山广场有很多老人在跳交谊舞。喜爱跳舞的她,开始每天早晨乘公交去跳舞。如今,跳舞的习惯已保持6年,性格开朗的她也因此交了不少朋友。曾有人问她,是否想再找个老伴安度晚年。想到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共处一室,要考虑财产怎么分、日常如何相处、生病了怎么照顾等问题,朱云菊果断拒绝了,“还是一个人住方便。”
一个人在家时,她喜欢看报纸或者电视。一次偶然间翻看报纸时,她看到一句话,“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朱云菊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抄写下来收在抽屉里,觉得孤独时常拿出来看看。平时,她喜欢去社区里走走,遇到熟人便一起分享见闻趣事,尽量减少独处的时光。“儿女们都很孝顺,但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不能凡事都依赖他们。”朱云菊说,像感冒这种小毛病,她会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直到身体完全康复才会跟儿女提起,“不过生病的时候躺在床上,想喝口水都没人倒,还是会觉得有点难过。”
去年G20杭州峰会时,朱云菊把丈夫的遗像摆在桌上,陪她一起看电视直播。“老伴你快看,这么多国家的领导人一起来杭州,多威风、多难得。”朱云菊指着丈夫的照片,笑着回忆起当天的情形。
生活易照料
精神需求却难满足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前,我省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23万个,日间照料及托老床位近23万张,老年食堂1.12万家。城乡居家照料服务,较好地解决了独居老人的基础生活照料问题。然而,对于独居老人群体来说,“精神养老”问题仍然突出。
老龄化严重的青年路社区,是杭州最早开展老年群体精神文化活动的社区之一。早在十年前,青年路社区就开办了社区唱歌班。去年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邻聚里社区服务中心”,以策划活动为主运营其中一家照料中心。如今,不少老人都会来这里听各类讲座,或者聚在服务中心的聊天室内聊天解闷。
然而,平时看起来丰富热闹的社区服务,似乎也无法真正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社区很照顾我们老人,平时活动也很多,但对我来说,感觉是看起来热闹。”今年71岁的赵先生,退休后喜欢宅在家中。他很苦恼,因为社区内针对男性老人的活动太少。赵先生说,他喜欢炒股和爬山,但想爬山或者找股友却不得不舍近求远。“社区里一定有相同爱好的人,但我不知道去哪里找啊。”赵先生发愁的是,有时候家里有瓶好酒,都找不到人一起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