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天清地明,天气渐暖。清明,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前后这段时间里,我们该如何养生,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长寿的效果呢?考虑到中老病人体质的特殊,各方养生专家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饮食宜温补 老年人可常喝养生茶保健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中老年保健养生专家特意推荐了三款清明养生茶,不妨多喝一喝。
黄芩茶:做法:黄芩6克,绿茶3克,将黄芩用200毫升水煮沸,然后用它来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利尿、降压、镇静等功效。
桂圆红枣茶:做法:桂圆红枣各5颗,用沸水冲泡,最好将红枣划开。
功效: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润肺等功效,主治倦怠无力、失眠健忘。
苦荞茶:做法:开水冲泡后饮用,茶米可食用,一天两袋。苦荞含有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生物类黄酮。
功效作用: 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 调理肠胃。
多动少静 夜卧早起保障睡眠
中医建议清明时节宜“被发缓形”。“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
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节,肝对应的颜色是青绿,春天的打扮也应该向蓝和绿靠拢,可以稍微带点红,但别穿白。
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在中医看来,在睡眠时人体的阳气是内伏的,而清醒的时候,阳气是外展的,所以如果睡眠时间过长,尤其是本应清醒、阳气外放的白天,人体却仍然处于睡眠的状态时,很容易导致阳气内伏太久,而无法外展生发。但是早起也并不意味着要特别早,古代医家认为早起不要早于鸡鸣之时即可,也就是说大概相当于现在不要在5点之前起床,通常我们建议,目前居家的老人,也最好按照平常的作息时间来进行调整,比如6点半到7点之间起床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起床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
运动是促进营养吸收、能量转换的最好方法,可促进蛋白质吸收,充分发挥营养膳食的作用。天气开始逐渐变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屋外选择外出踏青,“动”宜适度。推荐适量的适宜个体的运动,对保障老年人健康尤其肌肉功能的维护、营养的消化吸收,包括改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自我生活能力、改善免疫功能都至关重要。但是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人,不要逞强登山。
乍暖还寒 清明要防这些病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
专家提醒,清明时节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上备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药,遇到不适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到节后的工作生活。
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可能会导致和加重一些心脑血管患者的症状。
因此,养生专家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
由于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精神疾病、皮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同样也成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
因此,养生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一定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很高,所以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
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