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新闻讯 截至到目前,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累计收治百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从2月5日以来,多批患者治愈出院。对于新冠肺炎康复者,浙大一院做了非常全面的随访计划。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说:“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出院的病人,不少都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病人整体抗病毒疗程在3周到1个月时间,康复出院后,都有14天医学隔离期。” 同时,每一批出院病人,浙大一院都建立了微信群,还有主管医生和护士,康复者有什么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回复。另外,浙大一院对于出院病人的复查有一套体系。出院一周、两周、四周,都有回访,进行验血、CT,核酸检测等检查。 盛吉芳说:“所有出院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可以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昨日,记者对话三名新冠肺炎患者,他们这样说。 1 作息全部回归正常, 每天开始吃早饭 康复者:高先生 出院时间:2月23日 在2月23日浙大一院出院欢送仪式上,作为康复者代表,高先生这样说——“说星星很亮的人,是没有见过医护人员的眼睛。”,这句话让全国网友泪目。从武汉回杭的他,1月24日确诊,1月26日转到之江院区进行治疗。 住院 30天时间里,高先生反复高烧10天,在浙大一院缜密及时的治疗下,2月23日,高先生痊愈出院。 3月9日,是高先生在医学隔离点的最后一天。中午十一点半,电话那头的他,刚刚开门取完午餐,“今天的中餐有红烧牛仔骨、雪菜炒春笋、炒菜心、腰果西芹、芋艿仔排汤,荤素搭配,清淡可口。” 高先生说:“这次难忘的住院治疗经历,让我作息全部回归正常。以前,我们搞创业的,早上起码八九点醒来,醒来就工作了,没有吃早饭的习惯。现在,早上7点就醒了,洗漱后,开始吃早饭,稀饭、小菜、馒头,都吃得很香;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下午咪一会儿,晚上12点前肯定上床睡觉了。” 早饭和午后,高先生会做一个小时的锻炼,做做深呼吸,踏步抬腿。“其实,以前我也会健身,但工作一来,只能抽时间去健身,但现在,每天必须给自己,留出锻炼的时间。” “没有生病前,从来想过,身体免疫力是如此重要。特别是在高烧10天后,正常的体温,正常的呼吸,正常的血压,难能可贵!所以,我也在反思此前的生活模式。不能仗着年轻,过度消耗。身体真的太重要了。” 即将离开隔离点,回归正常生活,高先生对生活和工也做了规划,“这段时间通过互联网手段,云办公,处理公司一些事宜。随着城市复工复产,员工陆续到岗,一些网点和销售也逐步在恢复过程中。” “这次疫情,对于公司运转和沟通模式,也是一次大考。在疫情之下或者这样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公司的工作进度如何推进,如何量化,如何考核,这都是公司管理者需要考虑的,这或许是全国中小型企业的共同思考题。” “其实,从住院之后,就在想,之后生活态度还是要调整,劳逸结合是最重要的,毕竟身体垮了,什么都是枉然。”高先生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后,重新投入工作中。 “如果指标符合要求,我也会去献血浆。”高先生说。 2 回医院检查,我们都是“满分学霸” 戴着口罩,每天两次散步 康复者:李大姐、张大哥夫妇 出院时间:2020年2月5日、2月9日 “我日子记得清清爽爽,今天刚刚好出院满一个月。”周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张大哥的电话。张大哥夫妇都是新冠肺炎康复者,出院足一个月,生活在杭州周边某镇。李大姐还去血液中心,捐献了200毫升康复者血浆。 张大哥说:“上午,我们两个回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复查。通过浙大一院app查了一些指标,都正常!每次检查,我们都是满分学霸。”张大哥的笑声依旧爽朗。 2月5日和9日,张大哥夫妇从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出院后,在医学隔离点继续生活了14天。一回到家,张大哥夫妇铺上清爽床褥,美美睡了一觉。“还是家里好,熟悉的感觉,睡得超级踏实。” 如今,在家住了两个礼拜,张大哥有点闲不住了。“我们镇上生活都恢复正常了,大家戴着口罩,不串门不聚会,其他没什么不同。我家的小店要慢慢恢复正常营业了。”张大哥说。 说到这次难忘的治疗经历,张大哥说:“回家后,饮食和运动有点变化。我们当地吃得比较辣重口味,我家烧菜已属清淡,出院回来,更坚定我们清淡饮食的信心。新鲜蔬菜和河鱼多吃点,肉少吃点。家里只有两口人,中午两菜一汤,菜少做点,尽量吃点新鲜。” 每天早上8点,张大哥夫妇起床,李大姐烧早饭。“我们早饭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然后李大姐打扫家里卫生,张大哥搭把手,再看会电视,两人就戴上口罩,出门散步,顺带买菜。 “菜场离我家10分钟,我们去菜场买菜,也是散步,慢悠悠逛过去。前几天阳光好的日子,这样散步走路,真当蛮舒服的。每天我们散步,早晚各一趟,要走两个钟头。”张大哥说。 “今天复查时的体能测试,我也蛮好,气不喘,呼吸自如。出院后,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病人。”临近饭点,张大哥连连表示:今天过节,晚饭准备我亲自买,亲自烧,春天野菜好吃,溪鱼也肥,给老婆烧顿大餐,庆祝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