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10日上午10点,在紫荆花路的外婆家集团总部,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已接见了两拨客人、面试了几个应聘者。回到办公室,他拿出工作簿翻到用红笔写得密密麻麻的一页,这些都是外婆家集团今年即将开业的门店。
“疫情原因,很多计划耽搁了,接下来4个月,差不多要开20多家新门店,有的忙了。”吴国平笑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些新门店中,只有一家是将要在北京开业的外婆家,去年12月刚成立的新品牌“老鸭集”占据了20个名额,下半年,除了杭州将有10多家,温州、宁波、台州、嘉兴也将迎来第一家“老鸭集”门店。 8月底,老鸭集杭州第二家门店将在滨江的星光大道开业。下个月,余杭万达广场、临平银泰、下沙龙湖也将迎来这只“煮熟的鸭子”。 “今年是开始,明年在全浙江我们要开20家至30家,如果市场反响好,说不定我们就开到100家了。”吴国平对老鸭集很有信心。 立足浙江 让“老鸭”飞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炖煮3小时的主菜老鸭煲,配上笋干、千张等配菜,再加上“一鸭多吃”的多款小菜,这是“老鸭集”菜单上的主要菜品。 “老鸭集”横空出世的背后,是吴国平及其团队三年的细致筹备。 老鸭煲的食材都来自浙江省本土,优中选优。400天以上的绍兴麻鸭、金华火腿和天目笋干,都是吴国平和团队们一趟又一趟,不厌其烦地驱车各地县寻访得来的。 “外婆家现在有很多副品牌了,但大部分我是抱着尝试的态度。但‘老鸭集’不一样,这是我熟悉的、擅长的。”吴国平说,“老鸭煲”是浙江家常菜的代表,是凝聚着一代浙江人特别是杭州人儿时的记忆。“你让我搞粤菜、小龙虾说实话我没那么有底气,但让我做自己熟悉的‘老鸭煲’,我绝对有信心。” 去年12月,首家“老鸭集”开进了西溪龙湖天街,再次重现“外婆家式排队”,限量供应的300多只鸭子每天均被一抢而空。 “食材都是浙江的特产,都是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从“老鸭集”成立之初,吴国平就给规划好了,要在大本营“大展拳脚”一番。最近这半年,他一直在为拓店做准备:打造一套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当然,还必须准备好充足的食材。目前西溪龙湖天街一天可以卖掉300只左右鸭子,我们今年十五家店开起来后,每天要准备至少4500只鸭子。” 在吴国平的规划中,随着老鸭集不断在浙江生根发芽,这只“煮熟的鸭子”将飞进千家万户,给居家家庭餐桌添上一只“硬菜”。 在熟悉的地方做擅长的事 外婆家未来将更聚焦 从1998年第一家门店开业,在餐饮江湖纵横二十余年的外婆家旗下已拥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品牌,炉鱼、猪爸、杭儿风、蒸年青等等,但这一次的老鸭集明显与其他副品牌“待遇”不同。 “我做餐饮二十多年了,从2010年以后,我们在不断地开新店,但从2017年起,开始放慢脚步了,从那时到现在,外婆家每年只开20多家门店。”吴国平坦言,他迷茫了,未来餐饮要怎么做,他需要好好想一想。 今年年初的一场疫情,整个餐饮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在疫情防控最严格的时期,外婆家暂停了全国200多家门店的堂食,“老鸭集”异军突起,外卖业务从未中断。 “每天能卖出200多只鸭子,有时候经常要抢的,晚饭时间订得晚了就没了。”在餐饮业大停摆的2月份,老鸭集成为外婆家唯一盈利的门店。 “那段时间我每天睡不着,脑子里不断地在想外婆家未来要怎么走?我们在全国各地到处布局,这样对吗?”疫情期间,“老鸭集”坚韧的抗打击能力解开了他多年的迷茫,也让他找回了当初开外婆家的初衷。 “外婆家是我儿时外婆做的家常菜,而‘老鸭煲’则是我对家常菜最深刻的记忆。这些都是我非常了解的东西。”吴国平意识到,外婆家必须要换打法了。“我们之前那么多副品牌,有赚有亏,但业绩可以和外婆家媲美的只有炉鱼。为什么呢?因为炉鱼的受众聚焦,就是年轻人。而‘老鸭集’也一样,它的受众是家庭消费群体。” 目前外婆家集团大概有200家门店,其中外婆家门店占比约为65%,炉鱼约为20%。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吴国平表示,要立足扎根大本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做擅长的餐饮,“争取到明年年底,让浙江每个地级市都有至少一家老鸭集。” 记者手记 除了鸭子和鱼 Uncle WU还要拿下鸡和肉 《中国餐饮报告2018》的报告中提到,餐饮分化加速、单品爆款辈出。调查数据显示,在面对“大而全”和“小而精”的餐厅时,63.3%的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小而精”餐厅。未来的餐饮,很可能会出现单一品类餐厅爆发式增长的局面。 正如吴国平所说,现在的消费者吃到的、见到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也不喜欢做选择了,单一品类餐厅更加纯粹,想吃什么就去哪家品类的店。 事实上,此次疫情经验显示,单一品类餐饮抗风险能力更强。在门店不能堂食的情况下,还可以快速转为“外卖模式”。在不能堂食期间,多个品牌餐厅研发出鸡、鸭相关的外卖单品维持经营。 据了解,在全浙江大力布局“老鸭集”的同时,吴国平还在考虑打造鸡和肉餐饮品牌。 未来,对于这些单一品类的餐厅,吴国平放眼的都是浙江地区。在采访期间,他多次提及家乡的好。疫情期间,浙江特别是杭州政府快速的疾控措施,让他坚定了深耕浙江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