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记者 茹雪雯 徐歆婷) 垃圾分类风潮,今年自上海始。7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杭州紧随其后,8月15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有人制造出垃圾,就有人在借助垃圾创业。杭州新规施行至今,已满两个月时间。在宏观政策的背后,有的创业者早早布局、静候风来,有的创业者火速进场、趁风而上。垃圾堆挖“金矿”,究竟行情如何? 垃圾分类有多火? 过去一年全国新增3000余家企业 这一轮垃圾分类的创业热潮,始于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成为打响垃圾分类持久战的前沿阵地。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两山理论”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大环保产业的发展驶上快车道。 记者在天眼查获知,过去一年内,全国有3237家垃圾分类企业注册成立,其中杭州新增83家。 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利强,在去年12月进军这个领域。他曾是杭州“小红车”模式创新与推广的幕后推动者之一,开启自己的二次创业,正是看到了垃圾分类这片充满机遇的广阔蓝海。 “我不认为垃圾分类是风口,我更愿意称它为当口。”张利强说,“垃圾分类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这条赛道足够长、足够远,它不是昙花一现的风口,风一过就散了;它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大事,每个人都身处其中。” 杭州轻松环品科技有限公司CEO凌超,曾经是杭州商业地产界叱咤风云的“老炮儿”,则早在五年前就脱下笔挺的西装,穿上运动鞋,背上双肩包,到杭城各个小区“埋头拉车”。这个“车”,还是常人避之不及的垃圾车。 “过去五年来国家政策利好频出,我们见证了杭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渐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以及资本对垃圾分类产业的热情升温。”凌超透露,虽然前两年在垃圾分类行业也有不少融资案例,但今年资本市场显得格外活跃,过去半年时间已经有十多家央企、地方国企、知名创投机构主动找到他,明确表达了投资意向。 垃圾怎么投? 技术创新推动垃圾前端分类 针对垃圾分类这道难题,不少杭企率先从前端分类入手,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浙江珍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巧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垃圾图像识别算法技术,帮用户回答“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用户在扔垃圾前打开微信小程序“珍仓分类”,用“AI识垃圾”功能对垃圾进行识别,就能清楚地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垃圾。 轻松环品则从一只免费垃圾袋的追踪溯源入手,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社区居民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从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中领取两种颜色的免费垃圾袋,分别盛装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凌超介绍说,轻松环品给每个垃圾袋都打上了“身份证”,能够溯源到户,为垃圾分类准确率监测与后续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后,就能获得等价值的信用积分“青豆”,在智能商品兑换机上换取日常生活用品。凌超表示,等到垃圾分类的信用体系完善之后,未来居民还有望凭信用积分坐公交、坐地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