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记者 茹雪雯 徐歆婷)
垃圾分类风潮,今年自上海始。7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杭州紧随其后,8月15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有人制造出垃圾,就有人在借助垃圾创业。杭州新规施行至今,已满两个月时间。在宏观政策的背后,有的创业者早早布局、静候风来,有的创业者火速进场、趁风而上。垃圾堆挖“金矿”,究竟行情如何?
垃圾分类有多火?
过去一年全国新增3000余家企业
这一轮垃圾分类的创业热潮,始于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成为打响垃圾分类持久战的前沿阵地。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两山理论”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大环保产业的发展驶上快车道。
记者在天眼查获知,过去一年内,全国有3237家垃圾分类企业注册成立,其中杭州新增83家。
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利强,在去年12月进军这个领域。他曾是杭州“小红车”模式创新与推广的幕后推动者之一,开启自己的二次创业,正是看到了垃圾分类这片充满机遇的广阔蓝海。
“我不认为垃圾分类是风口,我更愿意称它为当口。”张利强说,“垃圾分类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这条赛道足够长、足够远,它不是昙花一现的风口,风一过就散了;它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大事,每个人都身处其中。”
杭州轻松环品科技有限公司CEO凌超,曾经是杭州商业地产界叱咤风云的“老炮儿”,则早在五年前就脱下笔挺的西装,穿上运动鞋,背上双肩包,到杭城各个小区“埋头拉车”。这个“车”,还是常人避之不及的垃圾车。
“过去五年来国家政策利好频出,我们见证了杭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渐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以及资本对垃圾分类产业的热情升温。”凌超透露,虽然前两年在垃圾分类行业也有不少融资案例,但今年资本市场显得格外活跃,过去半年时间已经有十多家央企、地方国企、知名创投机构主动找到他,明确表达了投资意向。
垃圾怎么投?
技术创新推动垃圾前端分类
针对垃圾分类这道难题,不少杭企率先从前端分类入手,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浙江珍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巧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垃圾图像识别算法技术,帮用户回答“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用户在扔垃圾前打开微信小程序“珍仓分类”,用“AI识垃圾”功能对垃圾进行识别,就能清楚地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垃圾。
轻松环品则从一只免费垃圾袋的追踪溯源入手,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社区居民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从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中领取两种颜色的免费垃圾袋,分别盛装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凌超介绍说,轻松环品给每个垃圾袋都打上了“身份证”,能够溯源到户,为垃圾分类准确率监测与后续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后,就能获得等价值的信用积分“青豆”,在智能商品兑换机上换取日常生活用品。凌超表示,等到垃圾分类的信用体系完善之后,未来居民还有望凭信用积分坐公交、坐地铁。
除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轻松环品还提供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智能可回收物投放箱和有害垃圾收集箱,以及垃圾分类巡检仪、智能称重仪等一系列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目前公司已成功入驻1000多个小区、服务70多万户家庭、覆盖200多万人,是杭城前端垃圾分类领域的“隐形冠军”。
与轻松环品的运营模式相似,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也对前端分类投放进行智能化改造,开发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等硬件设备,并依靠二维码、GPS、IC卡技术建立了一户一码实名制,将不合理的投放行为追溯到个人,打造前端垃圾分类的“余杭模式”。
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今年上海发布垃圾分类标准以及定时定点投放相关要求以来,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准备将“余杭模式”推广到杭州全市范围,并提出了垃圾分类“四化六定”模式,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民化,定点、定质、定设、定管、定量、定时。
据了解,联运环境目前的城乡及居民垃圾分类项目一体化运营(分类、清运及回收、处理与处置)在全国共有600余个项目,覆盖全国除西藏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
垃圾怎么收?
打造“互联网+”垃圾回收站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不少创业者早早布局,瞄准了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创立于2015年的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正是杭州这个领域的头部玩家,搭建了一个“互联网+”超级回收站——虎哥回收。
“虎哥对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同时协同收集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虎哥公司副总经理胡少平介绍说,居民可将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收纳袋,通过手机APP一键呼叫“虎哥”。一小时内,身着黄绿相间制服、佩戴工牌的“虎哥”就会上门回收垃圾。
虎哥能够回收的生活垃圾包含了9大类40多个品种,包括旧报纸、易拉罐、玻璃瓶、旧衣服、过期药品、废旧电器等等。为了调动居民积极性,“虎哥”会根据居民投放垃圾的重量,向居民支付“环保金”,居民可凭“环保金”到配套的社区超市消费。
据了解,虎哥以1000户至1500户为单位,共设置182个服务站,每站配备3名“虎哥”。当分拣中心的大数据平台监测到服务站的垃圾重量累计超过500公斤时,会自动派出一辆物流车,将垃圾运回分拣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每天有250万吨左右的生活垃圾会被送入分拣车间,由200余名分拣员专业分拣。”胡少平说,垃圾分拣打包后将作为再生原料被送往有资质的下游企业,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投放、收集、运输、分拣、回收、再利用”闭环式产业链条。比如,铝制易拉罐会被分拣送去炼铝厂;塑料垃圾会被送去再生企业做成再生粒子;而像荧光灯管、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则会被送去有资质的危废企业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据统计,2018年“虎哥”共回收生活垃圾6.41万吨,95%以上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目前,“虎哥”在余杭区服务居民已超过30万户,已回收利用垃圾总量12.5万吨,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今年,轻松环品也开始切入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创立灵猫回收。不同于虎哥上门回收的“重模式”,灵猫更鼓励居民自己动手。居民可免费领取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袋或捆扎带,将家中的可回收物打包,放入灵猫指定的可回收物集中收集点,回收人员会定期分拣清运,根据垃圾袋及捆扎带上的身份识别码将相对应的“青豆”打入居民的账户中。
凌超说:“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这些工作大多都是由收废品的师傅来完成的,我们未来希望能整合这些‘废品游击队’,开放我们的上千个网点,让他们借助灵猫平台更规范地回收交易废品。”
垃圾去哪儿?
易腐垃圾就地降解变果肥
要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不仅需要解决垃圾怎么投,也得关心垃圾去哪儿。针对易腐垃圾容易腐烂、含湿量高、不易储存,经过长距离运输会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等问题,蔚复来研发出了一款拳头产品——智慧易腐垃圾生化一体机,能对易腐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实现垃圾就地处置与循环利用。
记者观察到,只要工作人员将易腐垃圾桶放到智慧易腐垃圾生化一体机的固定位置上,机器上的机械臂就会自动将易腐垃圾倒入机体内;经过24小时的微生物好氧发酵降解之后,质感细软、色泽黝黑的有机肥就从机器出料口“吐”出来。这些有机肥作为易腐垃圾循环处理中的末端环节,被运往果园农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蔚复来的一体机根据日处理量可分为微型、小型、中型等多种型号,既适用于城镇、乡村的易腐垃圾集中处理,也可应用于政企单位食堂、寺庙、校园、酒店人口等餐饮集中的场景。
“我们正在积极研发前端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上的人脸识别、信息监测、智能监控、智能分拣等技术,届时工作人员就能通过系统实时获取设备的满溢情况,及时清运前端的垃圾;还能结合我们已经研发出的物联管控平台,统计分析垃圾投递种类、分类正确率、小区投递参与率、积分排名等各种数据,实现全处理流程的物联精细化运营管理。”为了进一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张利强与他的团队还有不少正在酝酿中的创想,比如为社区供应净菜、设点回收可重复利用的快递纸箱等等,构建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闭环产业链。
无独有偶,珍仓也合作开发了一款处理易腐湿垃圾的设备,内置生物菌落技术,能将易腐垃圾降解为肥料或燃料。公司创始人蒋立华介绍说,一台设备的降解率能达到95%以上,根据设备型号的不同,每日可以处理200-500公斤的易腐垃圾,满足400-1500户居民的垃圾处理需求,连南极科考队也在使用。
“这个设备无污染、无污水、无臭味、低噪音、低能耗,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嘉兴、桐乡、德清等多地投放使用。”蒋立华说,自今年6月份以来,该硬件设备共铺设了40多个固定点。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商家,鼓励居民在家中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将厨余垃圾研磨成小颗粒,直接冲入下水管道。长期调研这个课题的杭州市政协委员周国明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大部分小区的下水管道直径不够大,用于排放厨余垃圾容易造成堵塞。他因此提议在新建精装楼盘试点配置厨余垃圾处理器,并建议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提前规划地下污水管廊。
未来会如何?
越来越多的环节会通过技术来替代人工
据市场研究机构估算,中国垃圾分类到2020年的市场份额约为160亿元,而远期市场份额估计将突破600亿元。市场容量很大,但国内垃圾分类创业尚在早期,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综观国内国外,垃圾分类整个产业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部分,即政府补贴、居民缴纳的垃圾处理费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收入。记者了解到,目前垃圾分类的头部企业多依靠政府补贴,用户端仍处于激励引导阶段,后端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初现端倪。总的来说,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利用这整条产业链尚未完善,企业靠自身盈利比较困难。
凌超认为,要把整条产业链建立起来,需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动员的三方配合。首先,垃圾分类是“家务事”,在源头分类垃圾是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形成自发自觉的分类意识和分类能力;其次,垃圾分类也是“企业的事”,在投放、运输、回收、处置等各个环节,企业都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商;最后,垃圾分类亦是“政府的事”,在完善垃圾分类制度的顶层设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分类标准上,都离不开政府的战略性规划与宣传引导。
对于行业发展趋势,创业者们也有自己的预判。在珍仓公司创始人蒋立华看来,目前垃圾分类产业正在经历大洗牌过程。以往,垃圾分类以人工为主,而之后越来越多的环节会通过技术来解决,形成监管、评价、督导的有效闭环。同时,生物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也将为这个领域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单、更直观,找到一种经济可承受、居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
对于蒋立华的观点,张利强非常认同:“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与招工难、用工荒现状的加剧,未来环卫工人的数量会慢慢缩减,行业需要用技术替代人工解决问题。”也因此,蔚复来目前还在联合哈工大、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研究用AI技术分拣垃圾,力求精准到不同塑料制品的颜色、金属的材质等。
他认为,未来智能垃圾处理设备会像水电气一样,成为城市各个区域的公共设施,“到时社区、单位、企事业的环保垃圾房、每家每户的垃圾桶都会是智慧物联的,能够实时监测、调度与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