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抽屉》 胡理勇 著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 2024年1月 文学是一种返回和召唤,它总会在恰当的时候,以某种不经意的方式改变个体的走向:他的生活似乎还是一如既往,但一些坚定的事物出现在他的生命之中,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胡理勇的诗句,似乎意味着属于他的另一个春天的到来。 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更多的时候来自身边的人:感知和生活。在这种小世界里,诗人理勇有种固执的温暖,源于他的本性,但这种固执一旦进入诗中,可以让我们读到他对人世的一瞥,有温情,也有批判。 诗集《时间的抽屉》,分为四辑。从“甦醒”到“出发”,从“呐喊”到“憧憬”,作者在中年之后重启文学之门,既有笔墨上的果敢,也带有欲说还休、更上层楼的犹豫,这在此后的诗行中,从斑驳之境回归到一种澄澈: 这些树,相互端详,十分美好 以各自的形态,注释着生命的不朽 它们在风中交头接耳。它们想什么 流水不知,我也不知 我沉思默想的样子,成了鸟的笑料 在这里,理勇的自嘲,是一种洒脱,这和他的生活理念有着一种契合。这首诗,让人想到诗人沃尔科特被引用得非常频繁的《爱之后的爱》:“你会重新爱上这个曾经是你的陌生人。/给他酒喝,给他饭吃。把你的心/还给它自己,还给这个爱了你一生,/被你因别人而忽视/却一直用心记着你的陌生人”。 而这种节奏和内在的河水之流向,为整册诗集的写作定下了基调:带着对美好的眷恋,把这些情愫体现在他对题材的把握上,整册诗集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火焰,犹如祈祷,一种秘密的、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喷涌而出,不论直白或是晦暗,都积淀出诗的意蕴。 推敲之间,我们可以读到,在字与字之间,在词与词之中,在天籁般的旋律间,人生的细节被隐藏在文字之后,像是隐约的面庞,它所传递的一种精神张力:对于交流和沟通的需求,是轻和重有趣的对峙,是逃逸和留下之间的生活影像。 这种写作并不彻底,如同我们大多数的人生。人至中年,对于生命的领悟已逐渐通透,但能否破茧化蝶却要看个人的造化和修为。作者对诗之热爱无疑是深沉的:他巨大的热情带来丰沛的创作量,尽管荣萎参差不齐,但巨大的创作量有时能够带来作品的斑驳,就像春日植物的葳蕤让绿色在这个季节游刃有余。 很多时候,在这种用力之余,当我们沉浸其间,却需要开始懂得“四两拨千斤”的技巧,那是语言中的轻,和之前的重能够闭合为诗的自足。理勇有这样的诗句,虽然显得漫不经心,但有时却让人欢喜,比如在《清芬》一诗中,他近乎喃喃自语:“人喜欢群居。都是孤独的灵魂/万物皆然/那些花朵,你逗逗它们/便开得更艳,更开心/没酿造香的樱花,也吐清芬”。 也许,这些创作本身并不完善,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分析和完善的角度,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构成了诗人理勇在当下的一种真实:他的诗歌生命。 一只白鹭背着暮春,在溪上飞 它要飞往夏天 它在溪畔歇着的时候,被一声断喝惊起 怕它留恋水中的倒影 依然是那个在岸边看云的人,但在《白鹭,在溪上飞》等为代表的诗中,作者进入到了另外一种转换自如的境界,而这样的诗句,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品味,更凸显出对个体自身的审视和平衡,“它背负着暮春,像背负希望/在它冲向天空的刹那,白色的身影/就像一道晃眼的白光/它身下的大地,一下子亮了许多”。 这种白鹭的明亮带来的是一种经验的返回,作者也写出了他的回归之诗。当一首诗完成,无论它是否能成为被传颂的杰作,对于诗人而言,一次书写,就是一次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