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时期,杭州没有固定的戏馆或剧院,只有戏班受雇主所邀,在其选定的场所,如会馆、宅第或庙里进行演出,杭人称之“唱堂戏”或“庙台戏”。清末拱墅开埠后,曾有几家戏馆出现,但社会上保守人士的反对声较多,最后也未成气候。 辛亥革命后,城站旁建起第一座正式的剧院,称“模范剧院”,也叫“第一舞台”。该剧院门临大马路,建筑宽敞,能容纳众多的观众。剧院主请新戏剧家来培训和排练新剧及改良剧,以开放社会风气,并聘上海京剧名角来院演出,1914年1月23日正式开演。开演当天,剧院门前用铁柱搭起雨棚,模仿当时代表“现代化”车站月台的样式。这是杭城破天荒第一次在公共剧院的公演,又恰逢新春佳节,观众爆满,院外车水马龙,院内掌声、喝彩声如雷贯耳。 模范剧院之所以称之为“模范”,因其开启了杭城大众娱乐的模式,此后各种“大舞台”“大世界”等公众游艺场纷纷开设。模范剧院与同时期建造的湖滨公园一样,使“公共”之概念渐入杭人内心。其后,杭城的公众花园、公众体育场、公众图书馆等也相继开设,娱乐休闲场所再也不只限于私家会馆或庙宇高堂内了。这些公众设施大多免费向杭州市民开放,正如当时有人所说:“含社会教育实施者,可以不花一文之费,而得相当娱乐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