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你知道杭州篮曾是西湖六大名产之一吗? 龙坞仇奶奶亲手编的杭州篮 火柴厂胡厂长收到后感慨万千
2020-03-13 07:22:20杭州网

都市快报讯 前天,杭州火柴厂厂长胡午寅爆料说,他刚刚收到一件礼物——一只竹篮,瞬时勾起了许多记忆。

“这就是正宗的杭州篮啊,我读中学时,每天要挎着两只篮子,到离家300多米的护城河洗菜洗碗……”胡厂长说,几十年前,杭州篮和西湖龙井、都锦生丝绸一样,是杭州特产之一,现在纯手工编的杭州篮,已经非常少见了。

胡厂长的竹篮是仇奶奶送的,两家是亲戚,仇奶奶住龙坞镇外桐坞村。

前天,我慕名来到外桐坞,赶巧仇奶奶又砍了新竹,受亲朋儿女托请,她要再多编几只,小儿子家的春茶要开采了,正好也能用到。

仇奶奶叫仇建英,眯眯眼,笑容可掬。竹子是前一天她上山砍的,去掉枝叶,从中劈开,一根变两根,两根变4根……一根竹子劈到后来,成了细细长长、宽不过2毫米厚1毫米的竹篾,就能编了。

仇奶奶先用竹篾搭成六边形篮底,然后往上层层叠加。为了篮子结实,竹篾间要尽可能紧密,收紧全靠手上力气,仇奶奶的双手从手指到掌心,一层厚厚老茧。

“编竹篮最伤手,初学的人没有不受伤的,老师傅不注意也会割到手,扎到刺。”仇奶奶说。

仇奶奶今年70岁,编竹篮编了50年。她说早些年粮食不够吃,村里竹子多,又靠近杭州城,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编竹篮,送到城里卖。

“三四十年前,一只篮子能卖到8毛、一块钱。”仇奶奶小儿子李世良在一旁说,他10多岁跟村里的大孩子,骑自行车到离家20公里的红太阳广场(现在的武林广场)和卖鱼桥一带卖竹篮。

“那时候人还没车高,自行车横梁骑不上去,一只脚从车架掏过去踩。早上4点多出门,风吹过来,车子两边摆。到城里摆摊,一条街都是卖篮子的,谁的品相好就卖得快,运气不好一整天还卖不完,又累又饿,卖不完只好带回家……”

上世纪80年代,茶田包产到户,茶叶成了村里人家的经济支柱,编竹篮又苦又累又不赚钱,做的人家就少多了。

仇奶奶现在也只是偶尔编编,别人请仇奶奶帮忙编个篮子,她摆摆手,得空了再说。人家堆着笑,说给奶奶添麻烦了,您得空做的时候顺带多做一只吧。“请不动她的,编杭州篮她要看心情。”小儿子李世良笑着说。

春节到现在,仇奶奶几乎没出过村,不走亲戚,不聚餐,也不打牌。大儿子在城里开饭店,往年春节工人回家,她就去帮忙,洗菜配菜。今年受疫情影响饭店没开,仇奶奶一下子闲了下来,用她自己的话“忙了一辈子,闲不住,不干活浑身不得劲”。这才开始又编起杭州篮,过去亲朋好友托请的,一并编好寄过去,听别人夸她编得好看,奶奶心里很受用。

听李世良说,现在村里会编竹篮的,估摸不超过20个,仇奶奶几乎算是最年轻的了。

“这活又累又苦,年轻人谁愿意做呀,我也不耐烦做。”仇奶奶说。编竹篮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编一整天就坐一整天,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从一根竹子到一只篮子,要花一天,从经济效益看,肯定不值。

编了50年杭州篮的仇奶奶,并不支持年轻人学这个,“年轻人干点啥不好,要来学这个?”再说,也没有一个小年轻会来学。

前天胡厂长收到竹篮后也很感慨,他说杭州篮和他的火柴一样,从社会功能上讲,基本上完成了历史使命,可能最终会进入博物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老读者回忆杭州篮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开始施行,塑料袋有偿使用,环保袋从那时开始普及。有的快报读者想起了杭州篮。一位胡女士打进85100000热线说,她想买个杭州篮装菜,但跑了很多农贸市场和杂货店,都买不到。快报报道后,很多读者来电提供关于杭州篮的线索,也有不少读者回忆起杭州篮的往事(以下文字节选自《都市快报》与《杭州日报》当年的相关报道)。

上世纪70年代,我家到小菜场买菜,都是拎上一只竹篮子的。那时,每户人家至少有两三只竹篮子,多的人家七八只的都有。因为那时家里还没有冰箱可放小菜,多买的小菜,如青菜、萝卜、土豆之类都是放在竹篮子里的。而这竹篮子又有一个优点,八面透风,小菜放在里面,不会闷坏。

杭州产的竹篮子俗称杭州篮,做工精巧、精细,外形美观且口小、深,也结实耐用。宁波产的竹篮子相对来说比较粗糙,口大、浅。因此,宁波人一般都喜欢用杭州篮。那时,不知为什么,杭州篮似乎不出杭州地域,在宁波一般是买不到的,大家用的杭州篮基本上都是出差到杭州买回去的。魏信德(宁波)

上世纪70年代,我出差到杭州,办完事,总要去官巷口一带,买上几只杭州篮。大的是给母亲上街买菜用的,中的是给邻居婶婶拎点心用的,小的更为重要了,是买给初恋情人用来盛打毛衣的毛线的,里面可装二两重的一个毛线球。那年代出差回家买上几只杭州篮送送人是最佳的礼物。丁大正

小时候,等我们睡下,母亲便在床边的煤油灯下做脚叉(泗乡话:草鞋)……后来草鞋没人穿了,母亲和二婶去二婶的娘家龙坞公社学做杭州竹篮……

母亲虽然个子小,但手脚利索,一个晚上能做两三只篮,一天起早摸黑,忙里偷闲,能做六只毛坯篮。父亲和哥哥帮着歃篮口、绕篮掼、撕篮撑,姐姐也学着做。每半个月,母亲就挑三四十只篮子去杭州城里卖,母亲说先存放在邻居永泉大伯在望江门的老屋里,手里只拿七八只去城站、湖滨、岳坟、武林门轮船码头卖。城站和轮船码头因为上海人、苏州人、无锡人、嘉兴人、湖州人来杭州烧香的特别多,篮子好卖……袁长渭

说得出全杭州西湖的六大名产吗?我也说不全,只知道除了龙井茶叶、满觉陇桂花、西湖莼菜等,还有一样———杭州竹篮。

杭州竹篮产于龙坞龙门坎孙家里,据孙家里村民传说,乾隆南游至白龙潭观瀑布,路过孙家里村,听见编竹篮的声音,便随口吟道:“手里窸窸窣窣,银子堆楼角。”好听。

杭州篮子是有名的,民国初年,上海青帮头子张孝连到小和山金莲寺进香,把杭州竹篮的销售量推向高峰。后凡到小和山进香的人,总要购篮一只。

想念杭州篮,因为杭州篮是杭州风景的一部分。

[有一种说法,西湖六大名产是:龙井茶叶、满觉陇桂花、西湖莼菜、大湖九曲红茶(产于周浦)、杭灰大理石(产于周浦石龙山)和杭州篮。]莫小米

这张照片(下图)是我于1978年至1980年间拍的,具体哪一年我记不清了,拍摄地点我记得很清楚,湖滨路靠近平海路的骑楼那里。上世纪70年代,杭州篮在浙江、上海、苏南一带非常吃香,是非常有名的旅游纪念品,上海人、苏州人、无锡人游玩西湖后,都会买上几只杭州篮回家留作纪念,湖滨一带天天都有小贩挑着杭州篮向游客叫卖的,这些小贩基本上都是留下东穆坞村或龙坞镇的村民。章胜贤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抗 文/摄    编辑:张翟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1周发生4起事故,1人死亡!“酒骑”也违
给予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 临安出台“双
熬过周五的阴雨天气 周六起连晴一周!
一碗记忆里的红烧肉 让他们感慨万千
阿里10亿“抗疫”基金新进展:已投入6.
购买口罩有三大注意事项!如遇侵权,杭州人
杭州电网实现全电压等级全面复工
香港男子持刀抢走卖家100个口罩及近万元
硅谷消防局一消防员确诊新冠 70多同事遭
世卫:将疫情称之为大流行并不意味各国可以

杭州影像


我为亚运添新绿

自动化育苗

花美人有序

“交钥匙”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