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定这个第一 寻访论证历时四年 2008年6月28日,通过民政部四年的寻访和反复论证,确认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诞生地。 这个“确认”,来得并不容易。 在此之前,对于这个“第一”有很多个说法。有人认为,1950年3月在天津建立的居委会组织最早;也有人说,武汉的居民小组最早;还有人说,上海的宝兴里居民福利委员会1949年12月10日成立,那里才是最早的…… 2004年,民政部开始对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进行考证,杭州也开始了调查取证的工作。 当时,上城区民政局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找到了一份杭州市政府颁布的《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指示》,这份《指示》颁布于1949年12月1日,可以确定,杭州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居委会的试点工作。 另外还发现一篇由上城区公所通讯小组撰写的一篇新闻稿,佐证了这个想法。 这篇新闻稿写于1949年10月28日,题为《上城区公所进行废除保甲制度初步建立居民委员会》,交给了市政府新闻室,介绍《浙江日报》发表。 这篇通讯稿里提到了废除保甲制度,成立居民委员会这些工作的时间段,为1949年10月13日-10月25日,并对以前的保甲界限进行了重新划定……这篇新闻稿不仅确定了居委会成立的大致时间,还给出了居委会出现的大致位置,正是以前的“十八、十九保”区域,也就是现在的上羊市街社区附近。 再后来,上城区寻访员们历经波折,终于找到了当事人:居委会主任陈福林、副主任陈道彰,根据二老的回忆,确定了居委会诞生的具体时间,确认了当时上羊市街的居委会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并且组织结构大致与现行的居民组织一致。这个“第一”,就是在杭州。 70年过去 上羊市街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了 上羊市街是新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一个起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间,上羊市街一直在争创“历史第一”与“现实第一”的融合,在基层自治工作中,不断创新,走在前头。 比如,上羊市街社区有一个“邻里系列”,先后成立了包括邻里值班室、邻里学院、邻里大管家、邻里援助会等等社区协商治理的新模式,倡导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协商办”。 比如2009年成立的邻里值班室,以300户为基数,由居民小组长、退休人员自管组长、热心居民代表、党员及其志愿者等组成,设立4人一组的值班点12个,每人轮到一个季度总值班,其余3人为值班助理,依次轮换,开展楼道内自治管理。 “值班室”不仅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家庭内部矛盾、组织楼道活动等常规事务,还包括了帮忙接送小孩、代养宠物、浇花收衣等日常生活小事的处理,甚至有居民把家中钥匙存放在值班室,以便家中有紧急事务时可以及时通知值班员处理。 同时,“邻里值班室”还担当起对社区党委、居委会的日常监督等责任,定期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跟踪督促社区居委会对居民意见的落实和回复;接待居民来访,听取居民意见、需求,并登记好值班日志,向社区提交居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及时向居民反馈办理情况。 现在的上羊市街社区门口,挂着三块牌子,分别是“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委员会”“上羊市街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上羊市街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办公的元宝心1号“朱智旧居”内,还设有邻里舞台、邻里学院等,居民可以在这里聚在一起聊天、议事,或者开展活动,弘扬社区精神。 上羊市街社区,这个和新中国同龄的“建国”,一路见证了居民自治组织这70年来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