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儿子辟谣老妈“碱性食物抗癌”帖 结果直接被踢出家庭微信群 给长辈辟谣 千万记得有话好好说
2018-11-17 09:51:56杭州网

每日商报记者/冯双

指导专家/陈斌华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病区大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现在,很多家庭都组建了微信群,方便一家人交流沟通信息。然而,家庭微信群也成了很多谣言传播的重灾区,特别是老年人,尤其喜欢在群里转发各种谣言信息。有时候,为了辟谣,老人和年轻人会在群里展开“辩论赛”。

最近,辽宁大连程毅(化名)的遭遇就显得有点极端了。由于看不惯老妈转发的谣言信息,程毅在群里辟谣后数落了她几句,竟然直接被老妈踢出了群。

为什么老年人这么容易听信这些网络谣言?年轻人在辟谣时,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容易让老年人听得进去?

家庭群里辟谣竟被踢出群 老妈哭着说自己“不受待见”

前几天,程毅刚起床,就看到老妈在家庭群里转发了个帖子,《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跟癌症说拜拜!》

平时家庭群里经常转发这种帖子,家里小辈们虽然觉得无趣又无奈,但一般都默不作声。这天清晨,睡眼惺忪的程毅又看到老妈转发这种谣言,心生厌烦,就直接“辟谣”,回复老妈“别再转了”。

没想到,程毅很快收到老妈的私信,认为儿子在群里公开质疑自己,让她很没面子。“发个东西你那么认真干吗?你也有老的时候,我们帮你带孩子、做饭,对你们有求必应,到我们这就落得这么个悲惨的下场吗?我们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

洗漱回来,程毅看到这么长的控诉,蒙了。他先在群里向母亲道了歉,随后话锋一转又义正词严地表明了立场,有谣言必指出!

痛快地发完了这些话,程毅去上班了。可中午午休时,他再打开手机翻看家庭群想再发句话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却发现怎么也发不出去。原来,他已经被家里的长辈踢出了群。

“关怀式”提醒类谣言很可怕

上当受骗的老人不在少数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各类“关怀式”谣言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像程毅这样的遭遇,比比皆是。

家住景苑社区的小孔,对此也是非常苦恼。“我外婆的家庭群里有15个人,长辈小辈都在里面,”小孔说,“以前发的多是养生帖,后来是各种历史人物、事件相关的谣言帖。”小孔觉得,长辈们借着这些帖子开始聊天,也没什么的,他们开心就好。但是,有时候外婆竟然照着养生帖上的信息,在家里开展养生大法!

小孔吐槽,有一些明显就是谣言,比如“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似砒霜”早就被辟谣,但是外婆信以为真,晚上的菜里有一点姜也不行,喝个姜茶也不可以。“绿豆汤包治百病”,外婆天天喝绿豆汤,导致胃痛进了医院。

“这些还不算什么,奶奶因为这些帖子,被拉入一些群,花了很多钱买保健品。”小孔无奈地说。原来,一些养生帖下面会隐藏一些“二维码入群”的信息。老人们对这些电子产品用的不是很熟练,被一些保健品的商家拉入群内,给老年人洗脑,购买保健品、保健器械。

专家解析:

因为内心孤独 老人才会沉迷于网络谣言

小辈们辟谣的时候一定要有话好好说

为什么老年人普遍热衷于传播这些谣言?陈斌华认为,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以往,老年人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报纸和电视,这些信息不需要进行真伪辨别。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很多信息都通过网络传播,不管是在文字组织,还是整体格式上,都参照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形式,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真伪辨识能力弱,就容易信以为真。

老年人退休后,与外界的接触变少,但他们依然有比较强烈的社交需求,渴望被认同,也渴望被关注。所以,他们热衷于转发各种网络信息,以此来求关注、求点赞。在各类谣言信息中,健康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尤其快,一来老年人比较关注健康养生,二来健康话题与每个人切身相关,也容易引发共鸣。

在辟谣时,年轻人一定要注意,有话好好说。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会变得比较敏感,生怕自己的社会评价度降低,如果不注意语气和场合,让老人下不了台面,非但起不到劝说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在劝说的时候,可以采取私聊的方式,语气要柔和,或者请家族里比较理性、有权威的长辈出面辟谣,效果会更好一些。

平常,年轻人也可以搜集一些权威媒体、专业机构发布的辟谣帖、养生建议、骗术揭秘等,经常发给长辈们看看,提高他们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当然,子女们也应该意识到,老人会沉迷于转发这些网络信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孤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最重要的还是子女的陪伴,平常多陪陪父母,多和他们聊聊天,和他们说说社会上的一些新鲜事,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骗局。老人内心没有孤独感,也会自然而然减少对于网络的依赖。

另外,如果在和老人商讨信息真假的时候,发现老人性格明显变了,变得固执了,甚至有些难以理喻,就要考虑是早期老年痴呆的可能,及早去医院检查。

留言板

上期心事版讨论了《老年人过度节约,子女该怎么办?》这个话题,稿件刊发后,有很多读者通过“乐活老年”公众号给我们留言,发表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下是部分留言,我们一起来看看——

@脑洞少女的日常:以前一直以为高价保健品离我很遥远,可是偶然发现我姑姑也在吃什么天价蜂胶,动不动就花好几万买一个疗程量,顺带领些鸡蛋、面条,还组织旅游,简直和很多报道中保健品营销套路一模一样。因为姑姑得过脑溢血,经朋友拉动入了这个保健品的“坑”。我觉得她自己也明白,与其说是吃个健康,更不如说吃个心安,反正也不差钱,吃点就吃点吧。不过,下次碰到我姑,还是有必要提醒两句,省得她越陷越深。

@Tongtongsheep:公婆就是各种保健品的忠实拥趸,他们虽说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但买保健品的时候却丝毫没有分辨能力。他们的退休工资都不低,子女给他们改善了住房条件,可两位老人生活极其节俭,买的菜都是菜场里的倒担货,却把退休工资的大部分用于购买各种保健品,从吃到睡各种各样,有小分子肽、螺旋藻、金元宝(里面不知是什么粉)……有红外线枕头、床垫、棉被、鞋垫……150平米的舒适性“豪宅”成了保健品的仓库,让人很无语。

@地球人:我也吃过保健品,我没那么厚的经济实力,吃过的数量不多。老人热衷保健品,主要出于对健康的追求。大多数老年人身上都有几种病,配药一大堆,而且大多数要终身服用,想摆脱这种现状,就另找办法。而卖保健品的单位,特别夸大自己的品牌功效,乱象百出,监管不到位,也会任由保健品市场混乱,欺骗老年人。

@黄菊幽香:老人怕寂寞,渴望被人陪伴和倾听。保健品销售员摸透了老人们的心思,选择了耐心聆听与陪伴老人,见到老人主动上前拥抱,亲热地叫“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颗孤独的心被融化了,甚至感觉比亲生儿女还要好,还有免费礼物可以拿,怎么会不去买保健品呢?

@吉祥:老年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绝大多数是被推销员忽悠、洗脑过了。现在的保健品推销员为了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不择手段软硬兼施,甚至威逼利诱。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孤寡老人,自从被保健品推销员盯上后,家里成堆的保健品都是按揭来的,每个月领养老金那天,就会有好几位推销员上门逼债,最后弄到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还到处借钱。好心的邻居和老同事多次劝他不要再买,但都被他一口回绝。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冯双    编辑:郑海云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冬日昆明:人...
2018杭州...
“高墙”内见...
第二届埃及中...
武林之夜•中...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市城管委公开回应:不存在虐狗、棍棒打
夜晚 男子抱着妻子喊“救命” 杭州的哥连
杭州供电公司提前完成全市加梯项目电力配套
浙江颁布全国首部综合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
@杭州市民 未来在上海坐地铁就能刷杭州地
2018空天信息大会举行 助力杭州打造“
欧洲华人微电子中国论坛年会举行 共话高科
警方通报官员打哺乳期妇女:打人者系官员岳
打一架要花多少钱?这地警方发布打架成本
警犬受伤贴创可贴走红

巴黎:嬉水消夏

墨西哥左翼政党候选...

大草坪露天舞台演绎...

刘杰携《宝贝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