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都是平常见不到的稀罕物
盒型双反相机
徕卡镜头
87岁的陈熙润老人住在西湖区铁佛寺社区,他的家里初看普普通通,布置简单。可打开一个个柜子,随手就能翻出几件宝贝来。
“东西太多了,放在好几个柜子里,就没有全部拿出来,给你们看看我最喜欢的一些。”陈老收藏了许多相机和镜头,光各种镜头就有60余个,要是全都翻出来,怕是要铺满整个床铺了。
陈老退休前就职于原轻工部下属的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搞的就是微波和电子仪器,跟相机还有点关系。从15岁开始学着拍照,他就迷上了相机与镜头。
年轻时,他跟着单位辗转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几个城市,最后在上世纪80年代落脚杭州,定居至此。
他的相机和镜头,多数是在几十年间陆续从各地二手市场购入的,有的相机和镜头陪伴了他近60年,不管搬多少次家,这些宝贝总是带在身边。
他随手翻出几件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起来,我们的摄影记者看到这么多相机和镜头,特别是那些一般看不到的稀罕物,秒变“迷弟”,连连惊叹:“我的天呐——”
为了收藏这些相机和镜头,陈老着实花了不少钱。老伴摇头说:“以前他差不多一年里有半年多都在出差,花的钱比赚的还多,怎么管得了?有时孩子到月底生病了,他钱也花完了,我心里急得不得了。”
半生财富变成这堆镜头,他心里挺满足。
盒型双反相机
这台年龄已经60多岁的盒型双反相机,估计大家只有在影视作品中见过。
老早的照相馆里、摄影记者手里,会有这么一台。上下有两个镜头,上方镜头做取景之用,下方镜头带有光圈快门调节装置,简单耐用,现在这台机子也还是能用的。
为了用好这些老相机,他自学了一整套拍摄流程,包括使用光圈焦距、冲洗、放大等。他曾在上海的家里专门安排了一间暗房。
超牛的徕卡镜头
陈老满脸得意地把一个小镜头拿到我们面前:“给你们看好东西!”
这是一个珍稀相机镜头——徕卡螺丝口系列镜头,这种镜头全新的在香港拍卖,两年前就超过50万了。
他手里这个虽是二手的,但年头也不少了。上世纪60年代,陈老常去北京东安市场转转,淘各种镜头。“一小间一小间的铺子连着,大概几层楼高,挂着牌子标明一类货、二类货、三类货。好一点的镜头基本上价格在50—60元。”当时五六十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三个月工资了。
每次去,他都带着一小块毛玻璃。“镜头好不好,我用这个测试。”毛玻璃放在镜头前,对着钨丝白炽灯照,如果中间成像的点非常清晰,就表示是一个好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