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他救助了511名孩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
“王爸爸”委托本报寻找那些曾经救助过又失联的孩子,他一直记挂着他们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这是今年71岁的杭州人王万林的手机彩铃。
“爸爸”这个称谓,对于王万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位单身了一辈子的老人,却有着遍布全国各地的511个儿女。
从1979年帮助第一个孩子开始,30多年来,王万林一直对那些在杭州遇到困难的孩子们施以援手,成为他们的“王爸爸”。孩子们来了又走,只有这1300多封信件,成了王万林最宝贵的家当。他细心地用绳子一捆捆扎好,整齐地摆放在柜子里。
如今,仍有200多人和王大伯保持着书信、电话的联系,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孩子已经渐渐处于“失联”状态。王万林很想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比如,最近联系上的孩子,没想到竟然去了非洲喀麦隆工作。
孩子们,王大伯的本子上写着你的名子,心里头还记着你当初的模样,如果安好,请跟“王爸爸”聊聊你的近况……
第一个救助的孩子是煤矿里的童工
走上救助之路受到母亲的影响
和王万林约好见面的地方是在浙江省大爱慈善基金会的办公室,近两年来,王大伯一直在这里当志愿者,帮忙救助孤寡老人。
71岁的王万林个子不高,穿一身卡其色外套,配黑裤,看上去精神很好。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王老越讲越带劲,聊的全是他的孩子们。
30多年过去了,王万林还清楚记得,在1979年的那个冬天,他头一回帮助了一个流落在杭州街头的孩子——江苏无锡人冯士邱。
“我是在艮山门的公交车站遇到他的,天很冷,他穿得很单薄,我就把他带回家了。”
当年,小冯才15岁,在一个煤矿里打工,因为年纪太小吃不消,就逃了出来,辗转流落到杭城。
小冯在王万林家住了一个星期,他那身满是煤灰的衣服早已洗净晾干。王万林最后给小冯买了一张回无锡的火车票,然后陪着他去了临平的车站,送他上了回家的路。
送走小冯后,王万林一直没有等到小冯报平安的书信,实在放心不下的他,就亲自跑了一趟无锡。虽然没见到小冯,但他遇到了小冯的姐姐,得知小冯已经平安抵家,王万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又匆匆赶回杭州。
谈及为什么想要帮助小冯,王万林说,这一方面是本性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
“1945年的时候,母亲从绍兴逃难到杭州,一路上受到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教导我,要去帮助别人。”
曾在清泰立交桥上救下轻生男子
为了帮助孩子终身未娶
1979年的那个冬天,王万林根本不会想到,这第一次救助开启了他与511个孩子的缘分,而这些孩子,也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
王万林笑称自己从小很调皮,但是读书还不错,13岁进了浙江艺校学习表演,后来被分配到浙江歌舞团工作。
“当初给我介绍对象的人不少,但女方一听说我经常会把遇到困难的孩子带回家照顾后,直接就回绝我了。”王万林说,不过他从不后悔自己因此一直没有成家。
“读读那些孩子写来的信,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当时的那一伸手,可能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就如多年前,他展开一封信时,里面掉出来的一张照片,上面是个白白胖胖的男宝宝,翻过来一看,后面有一行字“这是您的孙子”。
那是山东一个叫郑成利的孩子寄来的。20多年前,下午4点多钟,天空中飘着毛毛雨,刚交完水费的王万林在经过杭州清泰立交桥时,看到一个背着包的年轻小伙站在桥边,脸朝着桥下,神色不太对劲。
“这孩子要做傻事!”王万林心里一惊,赶忙上去劝,而小伙子回答他时,已是眼泪汪汪了,“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找工作找不到,回也回不去,我……”
站在雨中,王万林劝了很久,终于把郑成利劝了下来。他又掏钱买了车票,让郑成利到家后一定记得写信报个平安。
摸着这张照片,一刹那,感动和喜悦涌上心头,王万林没能忍住,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后来,就再也没能联系上郑成利。我很想知道,他一家过得好不好?”王万林说,“他信上的地址是日照市东港区南岭小组,不知道现在还住那里吗?”大伯叹了口气,那一串地名他早就刻在了心里,看都没看就报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