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名片 张丹鹰,下城法院书记员管理办公室主任,拥有20余年审判工作经验,现在审前调解中心从事民商事案件的速裁工作,曾荣获下城区“三八”红旗手、“杭州市十佳调解能手”、“杭州市劳动模范”、个人二等功等多项荣誉。
昨天,记者走进张丹鹰办公室时,她正整理案卷。其中一本蓝色文件夹里,她动作麻利地把几份调解协议书抽出来,有些又放了进去,还标注了一行字:“正在催”、“打过2次没人接”。
难道张法官还身兼执行法官?
原来,张丹鹰当调解法官这么多年来,坚持跟踪调解结案的案件,调解完毕后,当事人到底有没有拿到钱,她都过问。
在张丹鹰看来,只有当事人最终拿到了协议约定的钱款,她办理的案子才算是真正了结。“多打几个电话,当事人可能就少费不少事。”
办案很“走心”
跟随张丹鹰的书记员说,张法官办案子,那真叫贴心啊。
比如,她经常要调解交通事故理赔纠纷,被告一般都是保险公司。她排开庭日期时,同一家保险公司都安排到一天,免得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出庭,大大节约时间。
她得知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女子要和丈夫离婚,赶紧带着书记员去医院病房调解。
她调解家庭矛盾,常常几个案子穿插进行。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外人看局中人是不一样的感觉。不少当事人一进调解室,一看其他家为了点鸡毛蒜皮吵得不可开交,忍不住也要劝上一两句。
你别说,这样效果还真挺好,好多争得难解难分的案子,就这样出乎意料地顺利解决。
上周,张法官刚处理完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调完不久,张法官给被告打电话。不料,被告一听马上就冷脸:“是原告那个老头子叫你来要钱的吧?”
张法官赶紧解释:“不是不是,是我主动来问你的,我希望早点赔款结掉,这也是为了案结事了嘛!”
听法官这么一说,被告又撂下一句话:“叫那老头子自己来拿钱!我倒要教训教训他的!”原来,被告对与原告开车刮擦一事,还是耿耿于怀。
张法官又来了一通普法:“调解书上和你约好了,你打款到法院。这一点,写得清清楚楚呢!”
那通电话,被告没好气。
不过那一个月里,张法官又打了好几次电话。其间,被告甚至略带讽刺地耍起了无赖:“张法官你工作这么认真,我改天要带两盒茶叶来看看你的!”
张丹鹰笑着说:“哎呀你能把原告的钱带来看我,我就够开心了,茶叶当然不用了!”
最后一次,被告终于折服:“看在你的面子上,这笔钱我早点打过去吧……”
“看在张法官的面子上”
其实,“看在张法官的面子上”这句话在更多原本吵得不可开交的当事人嘴里说出过——
“看在张法官的面子上”,幼儿园园长答应亲自登门调解的张丹鹰,愿意补偿1万元给摔伤的孩子;
“看在张法官的面子上”,省内××市一家保险公司法务最终接受张法官的调解建议。“说实话,做法务这么多年,我们××市,没见过你这么耐心的法官,我也真是服了。”这位律师签协议时,笑着说。
张丹鹰为什么能屡屡成功“卖面子”?这当然是她的贴心、细心转化成的“张氏调解”品牌。当品牌渗透到每一起案件中时,当事人自然心甘情愿地“买她面子”了。同样,这也就可以解释张丹鹰经手的案件调撤率高达90%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