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张宇璐 通讯员 叶晶 一千人同时在一个体育场馆内竞技,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壮观?
昨天,2018年“濮小杯”国际象棋公开赛暨杭州市第十届小学生棋类(国际象棋)公开赛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的体育馆开赛,现场有1002名选手同场竞技。 千人同赛,这在杭州的棋类赛中可不多见。十年前,濮家小学为了给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举办了“濮小杯”杭州国际象棋公开赛。前几年,比赛大多是在濮家小学的教室里进行的。为了纪念比赛举办十周年,今年主办方特地将参赛规模扩大到1000人,并将活动放在了体育馆中,才出现了这难得的一幕。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各城区的小棋手都来了 “濮小杯”的选手以幼儿园、小学生为主,几乎涵盖了杭州的各城区学校、幼儿园,比如濮家小学、南肖埠小学、长青小学、丁兰二小、青蓝小学、长寿桥小学、现代实验小学、学军小学 、凤凰小学、育才外国语学校、滨和小学,还有濮家幼儿园、月明幼儿园等,都有小棋手组团来参加。还有百余位从江苏、绍兴赶来参赛的外地选手。比赛也设置了公开组以满足成年人的参赛,每年都会有外国选手来参赛。 昨天下午一点,第三轮比赛开始。每一张桌子的两边都坐着全神贯注的孩子,有的孩子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在上面记录下自己和对手下的每一步棋,方便赛后复盘,找到自己能够改进的地方。 有的孩子学棋才两个多月,就来参加比赛。一个一年级孩子,上午输了两场之后,下午第一场一坐下来就开始哭,迟迟不肯下棋。家长在看台上干着急。 今年,“濮小杯”还带着大家一起用智慧做公益。在比赛中,棋手每赢1分,“濮公益梦想基金”就会以棋手的名义,为西藏那玛切中心小学捐赠5元,用于购买冬季防寒用品。整场比赛下来,预计会有15000元钱捐出,为西藏那玛切中心小学的39位孩子送上暖和的棉鞋和冬衣。 濮家小学校长黄凤英说: 没有失败,只有胜利和挫折带来的成长 “赢了!五块钱捐出去咯!”一位三年级男生蹦蹦跳跳地从赛场跑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哭丧着脸的男生。 家长拉过沮丧的孩子,问工作人员:“孩子已经输了四场了,如果今天五场都输了,是不是明天的两场就可以直接弃权?反正也拿不到3.5分。”(在比赛中拿到3.5分以上,就可以提升一个棋士等级,赢一场积1分,平局积0.5分。不少孩子参赛,都是抱着提等级的目的来的。记者注) 一旁另外一位家长说:“我家孩子也连着输,心情很沮丧,有点厌战了。而且现在孩子周末也很忙,都是推了兴趣班来的。但是我明天还是会送她来。起码在这场比赛中她坚持下来了,哪怕能赢一场,也是给孩子的希望和鼓励。” 那位家长听完点了点头,说:“有道理的。” 整场比赛采用的是积分制,共有七轮,昨天有五轮比赛,今天的上午还有两轮。不论中途输赢,每个孩子都要完成七轮的比赛,根据积分决出最后的冠军。所以无论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经历的过程都是完全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有的孩子会一路凯旋,有的孩子就会打得很艰难。 不过在赛前,濮家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黄凤英就告诉选手:“我们没有失败,只有胜利和挫折带来的成长。” 三年时间升到业余一级棋士 孩子输着输着就不怕输了 Yoyo妈是一名二年级男生的家长,在昨天的比赛中,Yoyo赢了4场,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说:“孩子从中班开始就在濮家幼儿园学国际象棋了,大班开始打第一场比赛,这几年来,大大小小也打了20多场比赛了。刚开始的比赛,孩子也是哭过来的。” 中班那年,Yoyo在幼儿园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国际象棋。在围棋和国际象棋间,他选择了国际象棋,因为觉得它造型各异,很有意思。可是在幼儿园学完后,Yoyo家里没有人懂国象,不能陪他练手。所以在学校时,常有和Yoyo对棋的孩子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他乱下!”没办法,Yoyo妈只好自己从网上买来书自学,在家陪孩子下,自己也成了半个国象爱好者。 大班时,Yoyo被选进了钱江棋院的精英班,和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由于经验不足,他常常听不懂老师教的,但还是坚持想留在精英班。第一次参加比赛,儿子就在第二局输了,抹着眼泪出来找妈妈。那时候的输,对他来说还是难以承受的。同时,Yoyo爸妈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让自己心情影响孩子,鼓励孩子学会放下,重新投入下一场。 “濮小杯、南小杯、全国等级赛,还有棋院两个月一次的比赛……加起来,一年起码有八九场比赛,如果全部参加,一年都挺忙的。我们没有报其他的培训班,除了写字班,就是在专心练棋。” Yoyo妈说:“我们基本每年都要比七八场比赛,一比就是一整天。孩子在里面比,我们在外面等。这么多场比赛下来,输棋的次数也不少,可是渐渐地,孩子输比赛不会哭鼻子了,反而会回家思考,输的那盘棋是怎么下的,是不是没看到对方的陷阱?下次争取不犯一样的错。这样一来,他的心理素质也强了很多,这应该算是学棋最好的收获了。” “三年来,孩子通过一次次的比赛,已经从业余十一级棋士升为了业余一级棋士,就像打怪升级一样逐渐强大。我也不求他能获得多好的成绩,只希望他能够从小培养好的习惯,静心、专注,毕竟一个好的特长是会终身受益的。我也把比赛看作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