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前他打了“退堂鼓” 一年后再见时已“回天乏术” “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比例约10%,而且并不是所有早期胃癌都适合做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如果肿瘤有淋巴转移的风险,还是需要外科治疗。” 吕宾教授曾接诊一个60多岁的大伯,老家在金华。一开始,因为胃痛、胃胀来医院就诊,做了胃镜检查后发现,他的胃窦位置有一块隆起,且伴有糜烂,疑似不良信号。经过进一步检查,大伯被诊断为早期胃癌,肿块直径大约2厘米。 当时评估,大伯的胃癌属于早期,但经过评估有淋巴转移的风险,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有风险,还是建议做外科手术。 “不是说属于早期吗?为什么不能在内镜下治疗,还要开刀?”大伯一听要开刀,心里害怕紧张,十分抵触。医生耐心地向他解释原因,终于说通了,确定好了手术时间。 出乎意料的是,临做手术前,大伯还是打了“退堂鼓”,说自己太紧张,血压飙升,不肯去手术室,收拾行李办了出院手续。 出院后,大伯全国各地去治疗,但找的都不是正规的医疗机构,试了很多民间偏方,吃药的钱花了50多万。一年后又回省中医院,再次找到吕宾教授。说自己的情况不好,想来想去还是打算开刀。 这时候大伯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肚子里都是腹水,肿瘤转移了,已经有肠梗阻。“我们给他做了化疗,4个疗程下来,腹水慢慢控制住了,手术也做了。但已经不是根治手术,是解除肠梗阻姑息性手术。后来过了一年多,他还是走了。非常可惜,本来是完全有手术机会的。” 40岁是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 可先通过血液检查筛出高危人群 吕宾教授说,胃癌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何早期发现?从流行病学来看,40岁以下人群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多数国家将40—45岁设定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以下六类人是重点筛查对象—— 1.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生活在胃癌的高发地区; 3.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尤其是胃癌家族史; 4.口味重,喜欢吃腌制食品; 5.有不同程度的肠化、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 6.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六类人属于胃癌的重点筛查对象,但不是说所有40岁以上人群,都将胃镜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吕宾教授说,目前临床上已有通过抽取几毫升静脉血来筛查胃癌风险的方式,即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的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需用做胃镜。 这项检查无创,价格也很便宜,只要二百来块钱。40岁以上者,若有合并上述中的一点,可以去查一查。检测结果分A、B、C、D四种情况,代表不同的风险人群, A.幽门螺杆菌、胃蛋白原酶均呈阴性:发生胃癌的风险很低,可以说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这部分人群可以暂时不做随访。如果比较在意的,可以3—5年做一次随访,随访也只需先进行血清检查。 B.幽门螺杆菌阳性,胃蛋白原酶阴性:这部分人群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根除之前,先做一个胃镜检查,了解胃内情况,随访可以3年做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