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评论员 翟春阳 7月12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要鼓励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出租汽车运价调整机制,实现运价调整工作机制化、动态化,增强价格时效性、灵活性。 而在此前的7月3日,杭州市发改委举行市区巡游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并正式发布了《杭州市区巡游出租车运价调整方案》,鼓励司机节假日运营,新增特别补偿费,调整“等候费”为“低速等候费”,可在特别时段(包括夜间、法定节假日期间等)、特殊区域加收一定费用。 这一改变或者曰“改革”,令人欣慰,十几年来,大家念兹在兹的“动态调价”机制即将落到实处。而回顾本栏过去有关呼吁重建出租车价格机制的评论,也不免感慨万千:《以价格杠杆破解春节打车难》《“动态调价”其实是市场常态》《出租车改革要走大路迈大步》《让西湖边也能顺利打上车》《治理打车乱象 需要“供给侧改革”》……不治本,难治标。“本”在哪里?“本”在供给侧;供给侧的出路在哪?在走向市场,运用好价格杠杆,唯价格杠杆可以调控供给与需求。车站、机场、景区的打车乱象,根源在供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其根源则在于价格机制。有运管部门在谈到执法难度时如下一番话很令人深思:“有乘客不配合,借来不及、赶时间等理由不愿意配合,他会说这是我朋友,是我认识的,种种理由不配合我们调查。”被损害了“合法权益”的乘客,为何反而与漫天要价者结成攻守同盟?道理很简单:对乘客而言,能够打上车,尽快赶到目的地,才是第一重要的。 “动态调价”,知易行难,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尤其是一个难题,小公司林立,个体户众多,消费者一时三刻无法分辨,政府定价属于不得不然。但也要看到,今天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已为传统出租车行业在价格上的“市场化”提供了相当条件,传统出租车行业完全可以与网约车一样实行“动态调价”——在特定时段、特定路段、特定区域实行“动态”的价格,以此调控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事实上,消费者早已可以通过网约车平台呼叫出租车,然而其中最需要突破的瓶颈则是“价格”——网约车是“动态调价”,并且对乘客保持信息透明,而出租车则相反。传统出租车要在与网约车的竞争中不落下风,保证的哥的姐有可观的收入,与时俱进实行“动态调价”势在必行。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动态调控运力规模”还是“动态调价”,问题的关键并非“动态”与否,而在于谁来“调控”,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还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必须说,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与深入应用,已让之前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传统出租车像网约车一样实行“动态调价”就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