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增强国内市场竞争力 面对来自出境游的压力,国内旅游目的地应该如何应对? “各地还应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消费者出游‘花得不值、玩得不好’等痛点,打好‘体验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通过不断提升游客出行体验来增强与全球目的地‘同台PK’的竞争力。” 一是引入更为科学的客流管理和预警手段。华东师范大学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说,在交通方面,相关地区可考虑推出应季的“铁路+景区”便捷、便宜的交通方式,打通到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减少高速公路堵车情况;在信息化方面,各地应做好游客“热力分布图”,及时提醒游客分流;各个目的地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游客出入景区效率。 二是进一步打好“个性牌”。何建民建议,旅游目的地可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特点,开发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及纪念品,增加高品质的文体旅融合项目。未来我国“假期供给”方式还可以更加灵活,这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出行体验。 三是继续精准治理扰乱市场行为。各地监管部门还应完善消费者痛点发现机制,对近年来人们关切的“在线预订乱象”“游客信息安全‘黑洞’”“酒店卫生乱象”等扰乱市场行为精准治理。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对2018年以来尚未出台降价措施的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全面开展门票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价格评估工作,以游客集中出行时间段为重要节点,降低景区偏高门票价格水平。
■相关新闻 “五一”假日国内旅游 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
记者4日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信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 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劳动节假日四天,亲子、研学等形式的家庭游成为热点,拉动了文化、休闲、餐饮等消费。文化和旅游消费额在501元至1000元之间的游客比例最高,为38.0%;游客平均外出停留时间为2.25天,较清明假期增长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