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骆静怡
萧山坎山镇是一座千年古镇,也是浙江省著名传统手工艺品“萧山花边”的发源地。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七、八岁的姑娘,镇上几乎人人都会挑花边。 小镇姑娘赵万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只要一出家门,就能看见三五个阿姨坐在一起,边挑花边,边聊家常。小时候,我就很爱挤在她们中间,看她们编花边。阿姨们开心了,也会教我两手。”说到童年,赵万里脑海中浮现的记忆,都跟挑花边有关。 1993年大学毕业后,赵万里进入一家国营公司工作,朝九晚五、收入稳定。“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工作,比较适合女孩子。但是我就想走出来闯一闯。”不安于当时平淡的工作状态,没多久,赵万里辞去了“铁饭碗”,决定自己创业。她的创业方向,就与花边有关。 于是,凭着家乡萧山花边制造产业的独特资源,在父母的资助下,她成立“依泰莲绣品有限公司”,开始了花边出口生意。 虽然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缺乏管理经验,公司刚成立便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业务拓展不开。 “工厂没有订单,就没办法运行下去,不能生存了,也就谈不上发展。我们就跑到广交会上,挨家挨户地去拉订单,不敢错过一个客户,只想能够接到尽可能多的订单。接到订单后,还要克服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把货物按时交给客户。所以,通宵加班是常有的事。” 回忆起创业的艰辛,赵万里用了“风风雨雨”四个字来形容。 从1994年到2002年的8年间,赵万里的足迹踏遍欧美20个国家,公司也从30多人发展到了160多人,外包加工绣花的上万名女工遍布乡村。 由于手工绣花工艺精致,品质上乘,颇受外国市场青睐,公司在出口行业有了一席之地,订单源源不断而来。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出口面临滞销,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再加上九十年代末期手工刺绣已面临下滑趋势。这让赵万里下定决心,决定改变:由手绣改为机绣,由单一花边产品向家纺产品升级。 2002年,赵万里进行二次创业,原来的公司也被更名为杭州瑞丰汉艺纺织品有限公司。同时,赵万里通过引进美国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设备,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促使企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发展成技术密集型生产。 2003年,随着中国加入WTO红利逐步释放,公司获得了工厂产品自营进出口的权利,不用向中介买配额,便可直接进入外国市场销售。凭借产品的质量优势,瑞丰汉艺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再次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2008年,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赵万里再次更新机器,淘汰落后设备。这一次改革,公司员工从500人降至180余人,而效率却提升了60%,成效显著。 如今的瑞丰汉艺,成为国外众多知名品牌沃尔玛、好市多、迪士尼等的主要供应商,在欧美市场越走越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如她的名字,赵万里也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