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杭企为什么能催生这样的匠心接力? 杭州日报 记者 蔡杨洋 文/摄 实习生 吴雪怡 “匠心传承奖”颁奖现场。
王水福认为,当前是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时代,是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工匠。就西子联合集团而言,杭锅最具备工匠精神的根基。 接过鲜花,面对人群和掌声,60岁的黄德潮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与平日在车间埋头默默工作不同,这次,他站在舞台聚光灯下,笑吟吟地享受杭锅集团“匠心传承奖”的荣耀。 准确地讲,“匠心传承奖”是颁给黄德潮一家子的,包括他侄儿黄松涛以及老父亲黄水志——为了弘扬杭锅人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杭锅集团在年度职工奖项上特设了“匠心传承奖”。在日前举行的颁奖盛典上,共有5户祖孙三代都在杭锅奋斗的职工家庭获此殊荣。 黄德潮从红色环保袋里掏出一个老相册,抽出两张他父亲黄水志的黑白老照片。一张是黄水志来杭州之前与上海热气锅炉厂同事们的合照,一张是他在杭州锅炉厂看图纸讨论工作的情景。 1959年,25岁的黄水志从原上海热气锅炉厂来到杭州,支援重点项目杭州锅炉厂的建设和发展。从冷作工到车间检验员,他在一线车间奋斗了整整35年,并直接影响了儿孙两代人的职业道路。如今,二儿子黄德潮从杭锅退休后,又以返聘的形式回到管子车间,孙子黄松涛也是管子车间的装配工人。他们一家三代人,在杭锅管子车间一线,陪伴并见证了企业60年的发展。 黄德潮坦言,父亲带给自己的影响,不是“言传”,而是“身教”。“他不跟我们说那么多的。他在世的时候,我们图纸看不懂,回家他会教。”黄德潮说,父亲那辈工人依靠的是一双双手,任何东西都要用榔头一敲一击琢磨出来,现在工作条件越来越好,工厂走向机械化、自动化,但认真干活的工作态度不能变。 作为管子车间的试压工,黄德潮的任务是把水灌进管子里测水压,检查有无焊接漏洞或异物,之后再用海绵球擦干管子内壁……一根管子三四道工序,一天下来,总共要检测200多根。 而提及黄德潮,同事言语里都是肯定。管子车间主任宋晓东说了三个词:仔细、认真、兢兢业业。“试压是管子出车间前的最后把关工序,事关锅炉使用的安全。黄师傅做的工一直让人很放心。” 事实上,不单单是侄儿黄松涛,黄德潮喜欢把身边亲友介绍来杭锅。截至目前,已有11人经他介绍成为杭锅人。这11人无一例外全是亲戚。“那些做一两年就不做、没有长心的人,我是不会介绍来的。”他说。 为什么这么做?黄德潮的答案是在杭锅上班很舒心。“这里环境很好,领导对我们很关心,就算苦点累点也值得。”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工作体会。 对此,侄儿黄松涛深有同感。有次他打车回单位,听到目的地是杭锅后司机评价了一句“好地方”。这让黄松涛觉得自豪,“自己在对的地方做对的事。”他说,不管是福利待遇还是个人成长空间都不错,公司还经常组织培训,给职工学习成长的机会。黄松涛说,希望儿子也有机会来杭锅工作,传承祖父辈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把工作当成一门手艺、一项事业。用工作获得钱,但不是为钱而工作。” 在杭锅,“以厂为家”的氛围很浓厚,很多职工是“锅三代”“锅二代”,像外婆把外甥送来杭锅技校(杭州西子机电技术学校)学习、父亲把儿子领进工厂的故事屡见不鲜。几代人做同一件事,成了一种“杭锅现象”。 这是一种职业接力,更是一种匠心传递。“企业如何做到传承?就体现在下一代是否热爱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这个事业。我们有那么多职工愿意把子孙带来杭锅,就体现了他们对企业的热爱。我希望60年后杭锅能有一家五代职工,这是我们的一个梦想。”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说。 王水福认为,当前是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时代,是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工匠。就西子联合集团而言,杭锅最具备工匠精神的根基。 据悉,在培养蓝领精英方面,杭锅集团一直有较好的氛围和系统性培训计划。杭锅的电焊工、冷作工在全市全省都有很高知名度。截至目前,杭锅共有4位全国劳模、20多位省市劳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