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商报记者 / 李如艳) 从做电梯、做锅炉、再到做地铁盾构机、立体停车库,直到如今成为民用航空飞机的配件企业,王水福和西子人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来攀登高端制造业的高峰。说起近五年实业之路中最让王水福高兴的事,莫过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成功。 2017年5月5日,这架白色机身、蓝色绶带、绿色尾翼的大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跑道上一飞冲天,标志着中国载人航空事业正式迈入了崭新的阶段。而C919大飞机发电机舱门和辅助动力装置门正是由西子航空研制。 虽年过花甲,王水福对航空的兴致丝毫不输于任何年轻人。说起大飞机,老爷子不但声调提高,语速变快,连手势都翻飞起来:“跨进航空制造业时,我做好了十年不盈利的准备,现在看来,差不多。” 2009年,在C919大飞机项目的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名单中,西子联合是9家当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主动进入大飞机产业链,西子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民企中,抢了头口水。 从零起步,设备、人才一步到位,这个投入成本不得了。王水福说,“前面要一步到位,但是后面要一步一个脚印。”航空制造行业每个部件、每个零件都要许可证,空客是空客的标准,波音又有波音的标准,还有庞巴迪的、中国商飞的,西子航空一个一个去拿,目前已通过了五大航空巨头的287项特种工艺资质认证。 王水福进军航空制造的目的,是希望推动整个西子把产品质量真正做上去。“从1976年做学徒到现在,我对制造业一直有特殊情结,而质量一直是我关注的首要问题。西子从事的装备制造都是特种设备,质量特别重要。”而航空制造有非常严苛的标准,来不得一点马虎。如果按航空制造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做产品质量,并成为西子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我们的电梯、锅炉、地铁盾构机等,就能再上一个档次。”王水福对此非常坚定。 做实业的人,讲的是格局,拼的是内力。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西子还成立了“质量·效益”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吸收创新技术、支持专业人才、发挥精益制造的创新平台。王水福将其定义为“练内功”。王水福提出了西子今后要发展必须打好三个基础:质量的基础、管理的基础、工匠的基础。这三个基础其实都围绕质量展开,都要对标航空制造业。 “未来五年,西子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质量效益双提升。”王水福对此充满信心。他说,做企业不能太快,也不是赶潮流,还是要静下心来,成为“慢”的企业,成为“笨”的企业,成为一百年后还在的企业。这是王水福的愿望,也是全体西子人的愿望。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慢慢走,稳稳走,不停走,不出几年,你就会走在时间的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