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理财”让你血本无归?“稳赚不赔”让你走进陷阱? 每日商报(商报记者 祝云燕) 你上一次接到诈骗电话是什么时候? 在这个金融诈骗花样百出的时代里,接到骗子的短信、电话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很多人觉得,我隐私意识和防范意识够强,就算接到骗子电话也绝对不会被骗。但随着金融服务、网上支付的普及,骗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恭喜中奖、免费购物、代客理财、稳赚不赔等“甜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除了一些诈骗防范意识薄弱的市民受骗,高学历,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也会落入陷阱。清华教授、明星汤唯、李沁等都曾被报道过遭受金融诈骗。 为了让每个金融消费者都多一份安全,12月18日上午,由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支付宝、网商银行主办,每日商报社、杭州每日传媒有限公司、北山街道办事处承办,以及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北山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协办的“扫雷行动 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杭州站,在北山街道弥陀寺公园举行了启动仪式,并开展了首场公益金融课堂。 1科学投资,理性消费 与金融相伴,让生活更美好 此前的两个多月,“扫雷行动”在广州、郑州等多地开展了公益活动,这次回到支付宝的诞生地杭州,将陆续走进社区、养老机构以及工厂等不同场景,为杭州的消费者补上关于金融防骗的重要一课。 每日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强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为大众普及金融消费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通过支付宝安全专家和杭州市反欺诈中心警官为大家讲解金融知识、分享金融案例,切实提升大众的“防雷”意识和“辨雷”能力,让大家学会科学投资,理性消费,与金融相伴,让生活更美好。 来自支付宝安全管理部的安全专家,同时也是本次公益金融课堂讲师的沈杰在启动仪式上提到,权威报告显示65%的消费者意识到自身金融知识不够,而这次扫雷行动正是起始于消费者的强烈需求。他说,支付宝希望通过金融安全宣传,降低大家遭遇金融犯罪的风险,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携手聚力,将学到的、知道的金融安全知识,告诉给身边的人,一起弘扬金融正能量,共创消费好环境。 2“8不要” 远离金融消费“雷区” “五不一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昨天,阳光正好,北山街道各社区的叔叔阿姨们早早就来到现场,会场内座无虚席。其中一位阿姨说,她上个星期就在社区公告栏上看到了扫雷行动的活动信息,立马告诉了身边的小姐妹,和她们约好一起来听课。 金融课堂一开始,正气满满的支付宝讲师沈杰就得到了叔叔阿姨们的好感。他在课堂中提到,许多老年人为了避免给子女添加负担,选择去养老机构,但往往就是在选择养老机构的时候,不少人掉进了“陷阱”。他分享了一个案例,讲的是杭州一个养老机构,让大家交费购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短短数月就聚集了60亿资金。但是收了费用之后,这家养老机构就直接跑路了,不见踪影,消费者投进去的钱想拿回来就非常困难。 从发生过的一些案例中,沈杰总结了金融消费安全中的“8不要”原则:在投资方面,第一不要拿养老钱、保命钱投资;第二不要借钱投资;第三不要眼红别人赚钱就盲目跟进,要对收益有合理预期;第四,不要投自己都没搞明白的项目。在生活消费方面,他建议大家:“生活中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过度消费,更不能贪图小便宜。不要被人家的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或者一些小小的甜头给吸引。要时刻记住: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而来自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的王海燕警官,首先分享了一些真实案例,其中有因电信诈骗损失1996元而失去生命的男士,也有因为网络诈骗而轻生的女大学生。听到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不少现场观众倒吸一口凉气,一位阿姨惋惜地止不住叹气。 为了避免更多令人惋惜的案件发生,王警官围绕何为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发现自己被骗如何快速补救这几点,来帮助市民提升自己的防诈骗意识。 她总结了常见的几种诈骗手法,包括“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企业负责人诈骗”、“冒充领导熟人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网购骗局”等,还在现场教给观众“五不一打”防骗口诀——“公检法”打电话不害怕;QQ、微信老板让汇款不轻信;不明来历链接不轻点;房补、车补、中奖、退税、银行卡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不核实身份不转账;被骗后,应第一时间拨打110。王警官还提醒,市民一旦被骗可以拨打0571-81234567反欺诈中心咨询专线,及时补救。 3老伴非要买16900元的理财产品 街坊中招求教 讲师警官认真答疑 支付宝讲师和王警官的金融课堂刚一结束,现场观众意犹未尽,踊跃举手提问请教专家,还分享了自己遭遇过的金融骗局。 北山街道居民曾阿姨(化名)向王警官和支付宝讲师反映,她的老伴买了一个1680元的旅游公司理财产品,周一到周五每天会返还5-7元钱,大概一年回本。现在旅游公司的人又叫她老伴买19890的产品,曾阿姨很担心,阻止了老伴。她很疑惑,像这种有营业执照的公司办的理财产品究竟可不可靠? 王警官告诉曾阿姨,这个情况很有可能是旅游公司向用户推销产品的一个行为。从公安局角度出发,不建议大家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因为高收益只是一些公司为了吸引人的手段,背后的风险非常大。 而另一位沈阿姨(化名)则讲述了自己上当受骗的亲身经历。前几个月,她听小姐妹说附近有一个公司有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利息率很高,有10%之多,不仅沈阿姨投了1万块钱,很多街坊都投了钱,结果那家公司人去楼空。“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这句话真的要记牢。” 活动结束后,一位阿姨握着讲师的手,激动地说:“这个活动真的好!是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老年人着想,让我们少上当,少受骗。公安警官和讲师今天讲的非常实在,教我们有用的金融安全教育,回去我也要跟家人朋友都普及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