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有“明前茶”和“明后茶”之分。在清明节前采摘制作的茶叫“明前茶”,由于产量有限,历来就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可对于绝大多数茶友来说,鉴定明前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前,浙江大学联合中国移动、西湖街道灵隐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区块链、大数据、NB-IoT(窄带物联网)等技术运用到龙井茶的种植、采摘、炒制等流程中,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让数据替千年龙井说话,帮助消费者喝到真茶、好茶。
每盒茶叶都有张“身份证”
好茶之人都知道,西湖龙井的前身真名为“白云茶”,早在陆羽《茶经》里记载着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上天竺的白云峰产白云茶,是历代传承下来的老龙井。
“区块链+物联网”西湖龙井溯源示范基地就位于上天竺停车场边上的小山坡上,总共10来亩,今年产量能有几百斤。相较其他茶园,这儿多了两台监测设备和一些摄像头,用来采集和记录茶树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度、PM2.5值以及光照强度。
两台设备通过太阳能供电,借助于中国移动NB-IoT网络低功耗、广覆盖的特性,每天只需要消耗少量的能源就能将数据传输到指定的服务器上。
收集数据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这些数据能够如实记录,不被人篡改才能增加它的可信度和价值。这项任务被交到了浙江大学信电学院史治国教授团队手里,他们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分布式数据库,保证传输过来的数据直接上链,不能被任何人修改。
除了茶树的生长环境数据,茶叶被采摘下来之后交由哪位师傅炒制,最后是什么时候包装等信息也会被详细记录下来。
史治国称,龙井茶从种植、采摘和炒制的全流程都可以看做是一次交易,把这些先后发生的交易行为关联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区块数据的链,再利用区块链账本的相关技术保存之后,就可以达到防伪、可溯和可信的效果。
换句话来说,茶叶采摘和炒制的时间也会被区块链锁定,明后茶无法当明前茶来销售。买到这批茶叶的消费者想要了解这些信息也很简单。只要拿出手机对着特定的二维码扫一扫,相关信息都会在手机上呈现,就像是这盒茶叶的身份证明一样。为了防止二维码被反复使用,一个二维码只能被扫描一次。
推荐阅读:
一季度销售榜出炉!这些热卖楼盘你会去摇号吗?
找个对象怎么这么难?杭州民政公布婚姻大数据
绿灯亮了才骑车直行的他们却因闯红灯被罚 为啥?
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来了!多地发布楼市新政,北上深楼市已大变!
深夜重磅!中国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