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微观杭州
 
 
三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卫匡国“粉”了钱塘潮
2020-04-21 13:34:33杭州网

对于钱塘潮,卫匡国这样描述:“潮水实在太有名了,以至那天下午4点左右,包括满清官员在内的所有市民,尤其是陌生人和外地人,都蜂拥而至,要亲眼目睹潮水那惊人的力量。”

匡国画像

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一名意大利传教士。

1643年,29岁的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杭州。他以杭州为中心,在江南一带传教,并且开始自学中文。马尔蒂尼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姓卫名匡国,有匡护国家之意。

笔者走进位于杭州西溪路549号即老东岳大方井的卫匡国墓园。这个墓园的西侧是大名鼎鼎的杭州中药二厂,以生产青春宝而著称,它的东侧曾是西湖啤酒厂。恰好,它又是古墩路的最南端,就像一个巨大的句号,标点着一段历史的岁月。

首次抵达中国花了4年

卫匡国1614年9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特伦托,18岁时他加入耶稣会,后入罗马神学院,先后学习修辞和哲学课程。

1638年,他被派遣前往中国传教。当年12月,他从热那亚启程,由于旅途遭遇风暴,不止一次被迫返回里斯本。因为当时他们乘坐的还是无动力帆船,大海上风向不对就无法航行,而一旦风平浪静也同样无法航行。

1640年,他到达印度果阿以后,又因为缺乏船只,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重新上路,先后换乘了3艘不同的船只,最后于1642年来到中国澳门地区。这一次前往中国的旅行足足花了4年时间,即他从24岁出发,到28岁才到达中国。

●墓园里的卫匡国雕塑。

1643年,29岁的马尔蒂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杭州,他入乡随俗取了个中文名字卫匡国,号济泰。这个“济泰”的号正好跟利玛窦的号“西泰”相对应,或许是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因为他比利玛窦要晚50年到中国传教。

到达中国后,卫匡国主要在浙江杭州、兰溪、分水、绍兴、金华、宁波一带活动,又在南京、北京、山西、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留下了足迹。从他后来编撰的地图及其他书籍看,他至少游历了中国内地15省(两京、13布政司)中的六七个省。

他是一个十分“中国化”的传教士。

首先,他能苦学汉语,最后竟能用汉语著书,这在西方世界是第一人;其次他的社交能力超强,三教九流和达官贵人他都能交往,而且有的还成为了好朋友;第三他能言善辩,据说他的演说是极具感染力的。所以他第二次来中国时就有一些信徒跟着来了,那些信徒都是听了他讲的“中国故事”后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来到中国的。

逛过西湖看过钱塘潮

1650年下半年卫匡国到达福建,经福州、泉州、漳州、厦门,1651年3月5日他从金门岛的安海乘船去往菲律宾马尼拉。这一路同样走得非常艰辛,有一次光是等船大约就等了一年。

作为一名善实务的学者,他在等待的过程中还是处理了不少的事务,这其中有商业上的事务,更有他个人作品的写作和整理。

而以下卫匡国回国走的这条路线,其实也就是今天我们在讲的“海上丝绸之路”。

据意大利著名学者白佐良(中文名)的考证,卫匡国是1652年的5月从印尼雅加达出发前往欧洲的,坐的可能是荷兰军舰。1653年8月底,他经过好望角之后没有走英吉利海峡,而是取道英伦三岛,到达了挪威的卑尔根港,然后再到汉堡、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这个阶段,他一方面在访问汉学家(虽然那时没这个名称),二是在联系他的作品的出版事宜,三是筹集资金。

对中西方的交流,卫匡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有人说他是“17世纪撰写中国史的最佳撰稿人”,因为他写作和编撰了4部介绍中国的重要书稿,且都在欧洲出版了。

一是他编写了西方世界里的第一本中文语法书,书名叫《中国文法》,将中文介绍到欧洲。欧洲人第一次见到中国文字时觉得这种文字很奇怪。英国人约翰·韦伯甚至认为中文是上帝在建造巴比伦时所用的语言,是人类最初的共同语言。但此书已经无法找到原初的版本,只有从后人的“抄书”中一窥其貌。

●这般震撼人心的钱塘潮,卫匡国也曾在杭州的钱塘江边看到过。

图自《Half a Century in China》(在华五十年)

二是他返回欧洲后所写的《鞑靼战记》,描写了明清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是用拉丁文、英文、意大利文、法文和德文等出版,且在几十年间重版了二十多次,此书被称为“欧洲汉学史上第一部中国现代政治史”,后来欧洲戏剧中不少故事情节的素材,就是取自这一部书。

三是在欧洲出版了《中国上古史》,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历史介绍给西方。这部书有不少译名,但讲的都是“上古”,写的是从伏羲、神农到汉朝的历史。据说他还写过下卷,是从东汉到明末清初的,但没有出版,手稿也不知所踪。

卫匡国《中国新图志》浙江(Chekiang)部分

四是回欧洲出版了《中国新地图集》(又译《中国新图志》),这是被提及最多、也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此书是165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随后又出版了法文版、德文版和西班牙文版。第一版的序言就长达80页,后面附有17幅地图,除一张中国全图之外,计有北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地图,以及附录的一张日本地图。该书印刷十分精美,每幅地图都包含有蓝、红、粉、金黄、绿等多种颜色。站在今天的视角看,这图当然有不少错误,但曾有欧洲的专家这样说过:“自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问世后,从前在公众传播的所有介绍中国的印刷品通通成了废纸。”此书奠定了卫匡国在地理学界的地位,此书为他在西方学界获得了“中国地理学之父”的美称。

这话虽有夸张溢美的成分,但对欧洲学者来说确实是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一段他对杭州的“湖”的描述——

这是一个美丽宜人的湖,方圆达四十视距,四周各处都被城墙或山脉环绕,宛若一座迷人的戏院,众多在小小的河床上流淌的溪流注入湖中。环视四周,到处可见山脉、寺观、官殿、庙宇、文化机构、树木、陵寝和美妙的花园。人行道宽阔的路面都由方石铺就,湖面上也有横跨的道路可供行走;同时由于一系列桥梁的存在,游船也可以在桥下通过……

还有对钱塘江潮水的描述,他是这样写的:“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会有一股格外有力的大潮猛力地把河水推回杭州城,这一现象给哲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讨论素材。事实上,高潮一年到头都很显著,不过那一天的潮水在力量和强度上超过其他任何一天……”然后他又写道:“潮水实在太有名了,以至那天下午4点左右,包括满清官员在内的所有市民,尤其是陌生人和外地人,都蜂拥而至,要亲眼目睹潮水那惊人的力量。

从以上的描述来看,卫匡国确实是在杭州的钱塘江边看到过这潮水的,因为即使是今天,即在350多年之后,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潮水,流经杭州萧山及六和塔九溪一带时,也还确实是下午4点到4点半这个时候。

结束传奇一生长眠于杭州

据白佐良先生的考证,1655年的12月19日,卫匡国跟殷铎泽(中文名)神甫一起离开罗马前往热那亚,准备再次出发到中国。1956年的1月11日,他带了9名神甫从热那亚出发前往葡萄牙,同行的还有三位去印度的神甫。据记载,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法国海盗,虽然也顽强抵抗,但最后还是被监禁了。在这个过程中,卫匡国显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他们都获释并返回热那亚。这使得当初对他有意见的同伴也对他刮目相看了。

后来他们从里斯本出发前往印度的果阿,大约半年之后到达,随后再到印尼的望加锡,1658年的6月17日,他们再从望加锡出发前往中国澳门地区,这一走走了一个月。

这一趟行程显然不是风平浪静的。有资料显示,其他的传教士曾经写信给相关的人,指责卫匡国在航行中独断专行,导致所有人都病倒,并有三位传教士离世。卫匡国本人也病得很重,但是后来教士们又被卫匡国的勇敢所感动,因为在驾驶员都不敢开船的情况下,卫匡国自己在大风大浪中始终手不离舵,最后扛过了风险。这可见卫匡国的威信不是一天两天确立起来的,的确是在经历风浪后的高人一等。因为这个中间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一直要到1659年6月11日,卫匡国才回到了杭州。

接下来可能是卫匡国在杭州的蜜月期,因为他得到了浙江巡抚佟国器的支持,所以才有在杭州中山北路造天主教堂的事情。据说在当年教堂建好之后的1660年就有207名中国人受洗,洗礼用的圣水就叫“天水”,这可能也是现在天水桥和天水巷等名称的由来。

但是很不幸,1661年的6月6日,卫匡国因病在杭州病逝,享年47岁。他的病被认为是在航行途中患病而留下的后遗症,而且又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当时他胃疼得非常厉害,又服用了过量的大黄。

●卫匡国墓园。于广明摄影

甘博拍摄于:1917-1919年

卫匡国去世后被安葬在老东岳大方井天主教墓地,这块墓地是由皈依天主教的著名学者杨廷筠之子捐赠给耶稣会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方面修复墓园,并将此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更名为“卫匡国教士纪念园”。事实上除了卫匡国外,这里还埋葬了诸如金尼阁、郭居静、阳玛诺、徐日升等大名鼎鼎的传教士。现在以卫匡人一人之名而囊括全体,似乎也是因为卫匡国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

作者孙昌建,文学创作一级

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政协委员,现任职于都市快报社

▼延伸阅读▼

习近平在意大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

从龙门到“东流第一关”

你是一个凡人,你想与众不同,这就有了诗歌 ——专访作家孙昌建

《西湖印迹》,一本关于西湖文化的影像传记

来源:文化交流杂志(ID:culturedialogue)    作者:孙昌建(文)/于广明(摄影)    编辑:郭卫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地铁五号线后通段即将开通 杭网记者提
重返校园第一天 有同学乘公交时收到特别的
杭州名校长谈美好教育|在杭州惠立,看“双
外来打工妹全部家当失而复得  这事你碰上
医患之间有纠纷,怎么办?上城法院告诉你
2020年“世界读书日”:杭少图六场读书
关注学生群体心理“抗疫”防线:“疫情不仅
高福:我从没说过不存在“人传人”现象
日本两男童和伯父外出后失踪 发现3具疑似
爬野长城又出事!一驴友被落石击中不幸身亡

杭州影像


人造肉鸡块、人造肉...

博物馆遇上时装秀

去年人均读书4.6...

杭城中小学7个年级...
三是在欧洲出版了《中国上古史》,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历史介绍给西方。1643年,29岁的马尔蒂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杭州,他入乡随俗取了个中文名字卫匡国,号济泰。卫匡国《中国新图志》浙江(Chekiang)部分四是回欧洲出版了《中国新地图集》(又译《中国新图志》),这是被提及最多、也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