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大雾,整个西湖和西湖的群山都是朦朦胧胧的,往日的翠绿或红黄虽然都无法清晰见到,但还是勾起了我浮想联翩。
汉朝华信筑钱塘,于是便有了西湖,接着有了杭州城,杭州的故事由此开始。也有人说杭州的故事不能从华信这里说起,可能要从更久远的良渚说起,确实有些道理。跨湖桥文化属于萧绍平原文化,历史上与杭州隔过了一条江,有了钱塘江大桥萧山才与杭州城联系在了一起。据说在老和山麓发现过新石器时代先民的遗迹,挖出的文物和良渚是一脉相承。有人说,杭州城先民是从良渚乘坐小舟来到灵隐,灵隐山这里才逐渐有了人气,聚集成了钱塘县,造就了后来的杭州城。 杭州城里人口大大增加,那第一要紧的就是喝水和吃饭的问题,为了解决饮水的问题,便有了杭州治水的功臣——李泌、苏轼和李卫等,也就有了历朝历代筑就的钱塘江捍海大塘。一个不小心,治水治出了著名的苏堤白堤杨公堤,治出了湖中三岛,治出了后世著名的西湖风景区。
三面湖山一面城,因为有了这一湖水,有了三面的山,也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的故事和传说,有了众人传唱的千古佳话。 白堤上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相会,有了雷峰塔镇白娘子的故事,有了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与白娘子斗法的水漫金山故事,就有了鲁迅先生雷峰塔倒掉的文章。
西泠桥头的苏小小墓颇为醒目,仿佛听到了当年阮公子青骢马“哥得,哥得”的马蹄声,好像看到了油壁车纱窗里拿着扇子半遮面的钱塘名媛苏小小。 凤凰山麓万松书院现在成了男女相亲的好去处,当年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上学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花开时节,春心萌动,古已有之。十八里相送情难舍,最后化作了环宇传唱的《梁祝》一曲,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杭州不仅仅是爱情之都,不仅仅只有西湖的似水柔情,杭州不乏阳刚之气,更有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冲天的豪气代代相传。 精忠报国的岳飞,一曲《满江红》唱遍大街小巷,激发了多少国人的爱国热情。一首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吟出了杭铁头的英雄气概。张煌言孤胆英雄事,永远刻写在杭州百姓的心中。 人们不仅仅盼望着英雄,还期盼着神仙助祐,济公和尚的“鞋儿破,帽儿破”,大大小小都会唱上几句,一把破扇,一双破鞋,一顶高耸的破帽子成了济公法师的标配,钱塘人叫济公法师为济颠和尚。无论在灵隐飞来峰还是净慈寺的运木古井,都流传着济公的传奇故事,谁都希望自己拥有济公和尚的本事,为这世界打抱不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朝廷还为此专门开挖了一条京杭大运河,为南来北往物资运输提供保障,也为康熙乾隆等皇帝们下江南巡视提供了方便。 从蛮夷之地到盛世之都,不外乎近千年历史,引得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不想回家;白居易写下“最忆是杭州”;苏东坡“淡妆浓抹总相宜”,给西湖取了别名西子湖;宋高宗索性把京城都搬到了杭州,还思索了一番把皇城放在哪里,“西溪且留下”,说明杭州多的是风水宝地。
六和塔有没有镇住潮头,我不知道。但“初三十八潮,天亮白浩浩”这一句俗语,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钱塘江大桥和六和塔曾经一度成了杭州城的标志,滔滔江水诉说不尽钱塘的故事。 西湖十景让您百看不厌,钱塘故事让您爱不释手,钱塘美食由您尽情品尝。近百年更是人才辈出,章太炎、鲁迅、郁达夫、弘一法师、丰子恺......
午间的冬阳充满着暖意,听说后天就要降温。岁月匆匆,转眼年关将近。西子湖又经历了一年的花开花落、风霜雨雪。春有桃红柳绿,夏有别样荷花,三秋桂子处处枫乡,更有红梅傲冬、残荷听雪。老话说冬雾雪,去年今日下了一场好大的雪,不知这几天会否应验...... 作者:袁长渭,1964年5月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中学校长,曾经担任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蒋村街道办事处主任、转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和西湖区发改局局长,现任西湖区灵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爱好写作和摄影,《浮山良户头》、《18路车》、《湖埠里——铜鉴湖畔好地方》、《母亲的杭州篮》等文章杭州日报整版发表,《脚踏车》和《露天电影》等五篇文章被杭州市政协收入《杭州记忆》,摄影作品《钱塘晚霞》和《茶镇新景》获摄影大赛大奖,个人的公众号为《钱塘往事》。
阿通伯徐涛,朗诵艺术爱好者,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首届十佳主持人,连续三届担任杭州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现任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阿通伯工作室》主任兼《健康汇》栏目制片人、主持人。 ▼延伸阅读▼ 今日是秋,明日便是冬 泗乡晨归人,孑行探初雪 年糕粘,团子甜,冬至夜长思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