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调老艺人87岁王桂凤在纪录片《杭剧寻踪》摄制现场 照片由陈漪提供
@杭剧现状
2005年成了非遗项目
还走进了大学课堂开设培训班
一位老艺人,半部杭剧史。
为了拍摄纪录片,陈漪开始寻访杭剧的传承人,近两年一共寻访了十五位老艺人。
最年长的老艺人是朱凤艳,92岁的老奶奶现在还能跷着兰花指唱上一段。86岁的胡文君,精神矍铄,聊起六七十年前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时间、地点和人名等细节都历历在目。提起被迫离开舞台的过往,老太太几乎黯然垂泪。很多杭剧老艺人跟胡文君一样,因为那个时代政治与历史的浪潮,离开了深爱的杭剧,不得不转行。
2005年,杭剧成为了浙江省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州杭剧改革组也成为了杭剧责任保护单位。汪谊华、章驷群和王与昌被正式确立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但因为大部分艺人年事已高或身体抱恙,目前杭剧的教学工作基本都压在了74岁的汪谊华身上。
2011年,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市非遗保护中心、省本土民间音乐实验室举办了面向下城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杭州市滩簧武林调传承班”,邀请汪谊华为老师培训杭剧,历时近两年。
汪谊华回忆,第一次学杭滩时,也是学唐诗《清明》。这次汪老师也选定了十首唐诗,自己设腔传唱。她结合诗歌意境选择恰当的曲牌,度曲改编,如《山行》选用了杭滩南词俞调,哀婉优美;《春晓》选用了武林调平板,高亢激越……
从2010年起,浙江外国语大学音乐学院邀请汪谊华进入大学课堂,开设培训班,教唱杭剧,至今已举办九期。
2014年7月5日, 在上海举办的以“先锋 传统 社群”为主题的第20届人类表演学国际大会上,汪谊华与陈漪联合主持了题为“传统与传统的联姻:以杭剧之音诵唐诗之韵”工作坊。工作坊既介绍了杭剧的历史、音乐特色,又示范演唱了唐诗《悯农》《清明》《山行》,还现场教唱了《春晓》,连金发碧眼的外国戏剧专家也跟着即兴哼唱起了古老的杭曲。
现在的汪谊华,黄龙杭剧团、杭州杭剧团两头跑,忙着教学。她说,很高兴自己能走在杭剧传承的第一线,背后是所有杭剧老艺人的牵挂。
访问这些杭剧老艺人,让陈漪感触颇深,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杭剧,并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陈漪拍纪录片的目的,也是想为老艺人们和杭剧留些纪录,做个纪念。今年7月,她的课题《地方戏曲民间文化生态的失落与重建:以杭剧为中心》还通过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
现在,陈漪想通过快报向全杭州读者征集关于杭剧的线索,以丰富纪录片的素材。如果你手上有关于杭剧的资料、剧本、剧照等,可通过“小文艺家”公众微信号与我们取得联系。
小文艺家传学活动 用杭剧跨界来唱唐诗
为了让大家体验老底子的杭剧,快报联合杭州杭剧团,征集5位小朋友,向汪谊华老师学习用杭剧唱唐诗。
报名方式 你最想学唱哪首唐诗?为什么?扫描以下“小文艺家”二维码加“关注”,发送“杭剧+真实姓名(孩子)+年龄+才艺特长+联系方式”报名,报名截止时间:8月31日。另外,任何关于杭剧的线索也欢迎发送给我们。
什么是杭剧?杭剧是杭州土生土长的戏曲,因杭州古称武林,又名武林调。起源于“宣卷(宣讲宝卷)”,一度流行于杭嘉湖平原和上海、苏南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