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警方贯穿全年的中心工作。近段时间,杭州不少派出所的民警都遇到了诈骗受害人。这些受害人中,有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有大叔、大妈;有银行职员,也有企业老板。受害人的遭遇各异,但民警的“钱袋子保卫战”都打得奇险。 回过头来复盘这些案件,民警发现,要让骗子无机可乘,还是得记住那句话——有些短信有些话,看过听过就忘了吧…… 案例1 ETC速通卡失效? 银行职员也差点“翻车” “你好,是余女士吗?你被骗了……”7月1日下午1点02分,余女士乘车经过杭甬高速余杭出口时,接到了余杭南苑派出所民警的电话。就在几分钟前,余女士接到一条短信,说她的ETC速通卡失效,要求她登录指定网站进行升级。 余女士是银行职员,有反电信诈骗的工作经验,按理是不会轻易上当。“当时我也没想通,以为短信是精准发送给我的,正打算按短信提示登录网站输入信息,民警的电话就来了。”余女士说,民警的电话真的太及时了,否则她就要阴沟里翻船了。 接到电话7分钟后,南苑派出所民警金滇出现在余女士面前。余女士说,她准备录入的银行卡是一张可透支15万元的信用卡,如果不是民警及时制止,她的信用卡就可能莫名其妙被盗刷15万元,从而背上巨债。“真是太惊险了……”余女士心有余悸,确认卡内金额没有异动后,激动地向民警致谢。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更新,市民遇到不明短信切勿轻信,在聊天过程中,涉及合同汇款、转账、中奖等信息,请通过视频或电话核实对方身份,以避免被骗导致财物损失。 案例2 身份信息疑遭泄露 餐饮老板离被骗就差一个验证码 38岁的方先生在良渚经营着一家餐饮店。7月18日下午5点40分,他收到一条短信,告知他店里的营业执照需要更新为电子版本,要求他登录某网址进行更新认证,如果超时,系统将自动销户,营业执照将无法正常使用。 方先生信以为真,便点击了短信里的链接,按步骤填写了个人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到最后一步准备填写验证码时,良渚派出所民警的电话来了。“你填写到哪一步了?”民警开门见山地告知方先生,他登录的极有可能是诈骗网站,并要求他马上联系银行客服挂失银行卡。 很快,民警金华梁赶到了方先生店里,确认方先生财产安全,这才放下心来。有些粗心的方先生说,他并不清楚自己卡里有多少钱,“可能一两万元吧。”虽然金额不是特别大,但对于今年生意不好做的方先生来说,这笔钱如果稀里糊涂被骗,也是很肉痛的。 金华梁告诉方先生,他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泄露了自己的身份信息,以致被不法分子掌握或贩卖,所以才会收到较为精准的诈骗短信。“今后凡是收到要求录入个人信息、支付宝账号、银行卡信息等内容的短信都不要轻易相信。”金华梁推荐方先生关注“杭州防诈骗”微信号,“有空看看这个,学一点防诈知识。” 案例3 冒充公检法的老套路 千万别再上这种恶当了 7月26日下午3点22分,五常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指令:暂住余杭区五常街道某小区的蒋女士被不法分子以冒充公检法方式诈骗,电话一直占线。民警谢邦根第一时间带队赶赴蒋女士住地,同时联络综合指挥室同步开展电话、短信劝阻。 当天下午3点31分,民警赶到蒋女士家,得知她正在上班,电话仍联系不上。3点56分,民警赶到蒋女士单位,发现蒋女士不在单位,而手机依然占线。根据反诈工作经验,谢邦根随即联系值班室查询蒋女士当天酒店入住记录,其间,值班室其他同事通过电话联系蒋女士14次,并发送短信3次,没有任何回应。 当天下午4点33分,谢邦根终于在距离蒋女士家1公里的某酒店找到了她。无奈的是,蒋女士已被诈骗分子“洗脑”,始终不相信真警察找上门,迟迟不肯开门。经过民警反复表明身份和苦口婆心的引导,蒋女士最终放下手机,打开了房门。 “转钱了没有?”谢邦根上来就是这么一句,他是真急了。 “他们说自己是哈尔滨警方,告诉我有人冒用我的身份在那边办了一张护照,涉嫌洗黑钱……”蒋女士说。 冒充公检法,又是老套路。谢邦根耐心地向蒋女士解释了诈骗分子的各种惯用套路,蒋女士终于醒过神来。万幸,民警及时赶到,蒋女士没有遭受财物损失。 警方提醒,一切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的“公检法办案”一律不必理会,一切所谓的“安全账户”都是陷阱。 案例4 从网恋到“稳赚不赔”的投资 千万小心“杀猪盘”里的套路 “警官,我想咨询一些事……”7月22日上午,30岁的王女士来到白杨派出所,表情复杂。 今年5月底,王女士在某网络平台认识了一名男子。对方自称姓陈,31岁,是室内设计师,与家人生活在杭州。朋友圈里,陈某会经常发些自己健身的小视频,还有做饭、游玩的照片。与王女士互加好友之后,陈某表现得像个暖男,体贴入微。相处一段时间后,陈某开始向王女士分享自己成功理财的经历。 7月15日,王女士在陈某的怂恿下,开始在一款理财APP上投资。陈某提醒王女士,不要一次性投资太多,毕竟有风险。于是,王女士第一次投了500元,赚了,提现623元;第二次投资,她尝试投了10000元,又赚了,提现11467元。 两次成功“理财”,王女士尝到了“甜头”。之后,她在陈某的指导下,在平台投入大笔金钱。短短6天时间,她投资了近68万元,这些钱除了她自己的积蓄,还有从亲友处获得的借款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贷款。 当平台显示账户余额(成本加盈利)有138万余元时,王女士想把账户里的钱提取出来,却发现无法提取,平台提示她要交6万元的手续费。王女士交了手续费,却依旧不能提现,平台要求她还得在APP上刷100万元的流水…… 民警了解事情经过后,判断王女士极有可能遇上了“杀猪盘”,陈某的“温柔乡”是个陷阱,他的所有信息都是虚构,让王女士投资以诈骗钱财才是对方的真实目的。 目前,王女士的案件已被警方受理,案件正在侦办中。警方提醒,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世界里的陌生人的身份信息,面对花言巧语和甜蜜诱惑,一定要保持理智。特别是对方鼓吹“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等投资赚钱的谎言时,千万别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