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推荐的保健品
我买过不少,还组团去生产基地买
今年72岁的王大爷也是个朋友圈里的“资深养生党”。
“年纪大了肯定关心养生啊。那些微信里推荐的保健品我买过不少,还组团去生产基地买。什么灵芝孢子粉、铁皮枫斗、冬虫夏草,我都买过。”
最近,王大爷的朋友圈里转发了不少冬季滋补的文章,但是他说买保健品实在太难了,好坏没个统一标准。
“虽然还没在微信上遇到过骗钱的,但是很多吃了没用,只能认倒霉。”
连血癌都能治,还有啥不能治的?
王大爷凭着自己会用微信,还喜欢给老哥们分享“好东西”。
几个月前,他在微信上看到一个“中药秘方”,还特意抄了下来,塞给了一个不会用微信的老哥们。
“微信上说了,这个方子连血癌都能治,还有啥不能治的?你先抓几副吃吃,保证强身健体!”
王大爷的老哥们赵爷爷80多岁,当时刚刚车祸痊愈不久,正打算养养身体,于是半信半疑地拿着方子去抓药。
“红枣大的八粒小的十粒,铁树叶一叶,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虫草二两……”赵爷爷跑了好几家药店才把所有药给凑齐,按“秘方”里写的“用十五碗水煎两个小时”,“日夜当茶饭服用”。
这个“治血癌秘方”,赵爷爷吃了近半个月才被家人发现。拿给医生一看,原来是一个清热解毒的普通方子,吃多了还容易身体凉、拉肚子!
朋友圈里都是朋友
别人转发的信息难道不可信吗?
记者问几位老爸老妈,为什么会相信微信里的文章?
“朋友圈里都是朋友,别人转发的信息难道不可信吗?”
“以前获知消息都是靠报纸、电视,现在靠网络,上面的消息难道是假的?”
“现在朋友圈就是我们最方便了解信息的地方,还能分享给别人看,你说它假,我也没看到别的地方是百分之百真的啊?”
很多老爸老妈都如此反问。
很多微信文章为了制造恐慌感和权威性,甚至搬出了这样的标题:《紧急通知家人,央视曝光剧毒食品名单》《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 100% 致癌!》《出大事了,吃下这个必死无疑》……
有专家认为,父母分享健康养生类的文章,代表他们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分享安全提醒类的所谓“新闻事件”或故事,是因为在意家人的平安;而分享心灵鸡汤类文章,多数是因为感情上的寄托。“有些话当面讲不出来,就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种期待和希望。”
应该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辨别世界一样
耐心去教父母怎么辨别网络世界
12月6日,科技类网站“果壳网”推出《朋友圈谣言的5大套路标题!爸妈的朋友圈中招了吗?》文章,总结了“朋友圈谣言的5大套路标题”:
第一,标题里一定有“震惊!”“惊爆!”“太神奇了!”“出大事了!!!”,而且感叹号多多益善。
第二,谣言里啥玩意都不能一块吃,吃啥都会致癌,但是吃啥又都能壮阳。
第三,不管大病小病,只需要“一招”“一服药”“每天3分钟”“只要7天”,就能轻松治好。
第四,一句看上去似乎很黄暴的标题加一张小黄图,点击量轻松破十万,结果说好的“床上功夫”是教你叠被子,说好的“禽兽片”是温馨的动物世界。
第五,每条都是必转,再不看就要被删啦。
专家认为,父母一辈的老人辨别能力差,跟外界联系少,获取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容易相信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他们心地比较善良,想做点好事,转发信息帮助别人。他们主观上并不想传播谣言。父母使用互联网更需要依靠子女耐心帮助。不是说给父母买个手机、教会怎么用就行了,而是应该像我们小时候父母教我们辨别世界一样,去教父母怎么辨别他们很少接触的网络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