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资助的孩子
都定居杭州做妈妈了
除了牵线搭桥,项老自己也悄悄资助了老家很多贫困学子。往年,项老每年至少要回两趟老家。孩子们都记得:项爷爷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不变的是老旧的夹克,那双破了的解放鞋,那顶八角帽……
“您比我爷爷奶奶年迈许多,但每年都不忘在外的我们……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将来,我会不断努力!”在上海读书的小艳(化名)来信说,她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还在面馆兼职赚生活费。
2011年,项老因心肌梗塞病危入院。“当时心脏都停止跳动了,后来装了一个起搏器。”项建华至今说起,还心有余悸。2014年上半年,项老还是“逼”着儿子送他回了趟老家。
最近,他听说儿子和一个开化留守儿童家庭结对了,他要求也资助几个孩子。他说:“我现在是第二次生命,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多做点好事。”
“爷爷这两年身体真的差了很多。”今年28岁的小鲍,是项连根最早资助的学生之一。2003年,小鲍读高三,刚开始她只知道有个老爷爷去了她家,开始资助她念书。她给爷爷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填志愿时,她征求爷爷的意见,爷爷建议她来浙江。
小鲍在杭州读书、找工作……现在塘栖扎根,做财务工作,10个月前还当了妈妈。元旦那天,她抱着宝宝去看爷爷,爷爷非常高兴。
项老的家人都说,小鲍跟亲人一样。“每次来还帮忙拖地、洗衣服。”项老的老伴说。提起这些,小鲍有些不好意思,“尽我所能吧”。她担心爷爷的身体,“他很节约,也很少出门,从不给自己买衣服”。
修桥铺路做善事
老家的人都惦记他
惦记项老身体的,还有歙县老家的工作人员。
歙县妇联副主席张亚菲说,2003年起,项老经常回老家探访学生。为了让老人少奔波,县团委和妇联的工作人员,每次出具捐助名单和捐赠发票等文件都一式两份,一份寄给杭州爱心企业,一份寄给项老。
不过,项老还是坚持拿上一封孩子写来的信,亲自去一趟企业。项建华说,谁都拗不过老爷子,2014年再上门时,滨江房产集团老总戚金兴心疼地责备:“电话里说,不要出门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