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科教卫新闻
 
 
连续工作57天 大年初一逆行武汉的浙江医疗队回家!武汉居民送来周黑鸭、热干面
2020-03-22 12:36:51杭州网

杭州新闻客户端 今天下午,第二批返浙医疗队210人将乘专机抵达杭州。

第二批返浙医疗队210人主要由我省援鄂第一批医疗队和重症护理支援队组成。其中第一批医疗队于1月25日(大年初一)抵达武汉,进驻武汉四院,在汉连续工作57天,累计管理床位111张,收治患者293人,其中重症156人、危重症65人,累计治愈出院252人,为目前我省援鄂医疗队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队伍,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集体”称号。重症护理支援队31人,1月27日(大年初三)抵达武汉,进驻武汉肺科医院。在汉连续工作54天,累计管理床位20张,护理患者70人,其中危重症65人,荣获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两个月过去了,今天,他们结束战斗,飞回杭州,将到安吉隔离休养。

3月20日,在萧山机场迎接浙江省援鄂首批返浙医疗队时,省委书记车俊说,人生难得几回搏。你们驰援湖北的这段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一大批80后、90后经过这场大战大考,迅速成长起来了。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浙江精神的传承,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今日凯旋的这210位队员中,年轻的80后、90后不在少数,为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去武汉,感慨良多,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有什么想说的话。

刘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1983年出生。

真到了和武汉说再见的时候,还真有些舍不得。大年初一我们刚到武汉时,感觉武汉像是一个病重的孩子,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慢慢把孩子扶起来,健康了,送他出院了,这样的经历,这一辈子都难忘。

在武汉近两个月,感受到了太多感动。武汉人民真的很勇敢,很硬气,也很善良。刚到武汉,人生地不熟,病房里急需一个手机和手机卡,我们求助当地志愿者,他们想尽办法为我们送来了手机,那天还下着雪。

而病房里的患者那种旺盛的求生欲,也极大鼓舞了浙江医疗队所有医护人员的信心。有些患者病得蛮重,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打着,气都喘不过来,但我们进去,他们都会跟我们说,要多吃点饭,增强体质,要活下去。有个82岁的老奶奶,进来时病情很糟糕,一度病危,但她就是靠着自己的意志,配合我们治疗,我们也用心护理她,最后她顺利出院。武汉人民碰到这么大的困难,不气馁不放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两天,趁着休整,我和当地医护人员在一起拍了很多照片。昨天下午,医院所在的社区工作人员,用社区老百姓自发筹集的款项,给每位医疗队队员送上了周黑鸭和热干面。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武汉市民还不能下楼,他们从窗台上舞动着国旗,朝我们喊话,邀请我们以后来武汉玩,那一刻,真的很感动。

等14天隔离休养结束,回家首先要抱抱公婆,他们太不容易了。前晚跟家里视频通话,我才知道,家里12岁的儿子,近两个月,全由公婆照顾。我先生是警察,从大年初三开始也一直忙碌在抗疫一线,没有回过家。

在武汉期间,浙大一院和社区帮了家里很多,送蔬菜水果,送口罩,让我能在前线安心工作。接下来,我也希望尽快回归工作岗位,在家也闲不住呐!

吴学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1981年出生。

在武汉近两个月的日子,对每一个医务人员来说都意义非凡。今天我们就要回杭州了,终于迎来了胜利凯旋的日子,我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此刻,我想到了家人和同事,还有亲朋好友,以及许许多多给我们无私提供各种物资的人,感谢你们这些天来的默默支持和鼓励。

我忘不了上第一个班,当进入隔离病房真真切切看到患者的时候,他们满脸的焦虑和无助的眼神,一下子就戳痛了我的心。也忘不了一位病重的老奶奶紧紧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的情景。更忘不了当患者得知我们是浙江来支援的医生时被感动的场景。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拼尽全力救治患者,哪怕自己累倒在病房里也无怨无悔。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和眼泪,也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欣喜。武汉人民这次真的太苦了,太不容易了,但是她们终于挺过来了,我们由衷地为她们感到高兴。胜利来之不易,武汉终于挺过来了,我们也可以放心地收拾行装准备回家了。

回到杭州,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出去跑跑步,自由畅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沈枫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的主管护师,1990年出生。

刚到武汉的时候,疫情比较严重,看到病房里住满了危重患者,我和同事们内心惶恐不安,我持续一个礼拜睡不好,每天早上5点惊醒。两个月过去,我们见证了武汉疫情的完整曲线,终于守来了春暖花开。团队有来自浙江各地的医护人员,大家都抢着干活,每次4小时的班,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提前结束,所有人都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坚持到胜利来临。

武汉这座城市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病房里有太多感人的事情。3月8日,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按了铃,叫来护士,他说能不能借手机一用,想给女儿打电话。老爷爷有老年痴呆,平时不太记事,也不会主动叫护士。那天,他拿起电话,拨了三次才拨对号码,电话通了,对女儿说“节日快乐”。

回来,我最想吃爸爸做的红烧鸡爪,我要给老公和儿子大大的拥抱,我要尽早回到邵医大家庭。

谢邦好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1989年出生。

有那么一个场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病区里的一位妈妈因为病情太重不幸走了,她女儿隔着玻璃门,目送妈妈,朝医生和护士鞠了一躬。武汉的病人,哪怕再重都很感激我们,再昏迷也知道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他们让我觉得,哪怕工作再艰难,能够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肯定、理解,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回杭州的第一件事,是给爸妈补一顿年夜饭,陪他们逛逛西湖。年三十晚上,因加班没有陪爸妈吃年夜饭,深夜接到出征武汉的通知,第二天便匆匆出发了。

任奇 

浙江医院ICU专科护士,1988年出生。

来的时候,没有想过什么时候能够回去,到了离别前几天,看到期待的胜利曙光初现,感觉到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也突然很不舍得离开这里。

昨天下午大家拿出了几套防护服签名,据说要进博物馆,这是极有意义的一笔,意味着我们和伍连德、钟南山等抗疫大家的名字连在了一起,心中无比激动!

下午洗完澡后,和科室视频连线,感觉自己已经离开科室太久太久,该回去投身科室建设的洪流了,希望回去的时候没有生疏。

从1月25日到3月21日,整整57天,见证了我们的顽强与不屈,也见证了祖国的伟岸与担当。这次行动是我们职业生涯的一次巨大升华,是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顾月琴

浙江省中医院ICU主管护师,1982年出生。

我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援。在武汉这50多天的经历,值得我铭记一生。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有清零后的释然和激动,有放松后的疲惫。要走了,有些遗憾,很多不舍,所幸不辱使命。这些天来听过最多的话就是病人说“谢谢”,感谢浙江医疗队到武汉来;而我回的最多的话也是“谢谢”,谢谢病人能跟医护一起努力。

有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老伴有老年痴呆,还有脑梗导致的半边身子偏瘫,平时吃饭喂药都要靠老奶奶。这次两人同时感染新冠肺炎,住在不同病区。老奶奶挂念老伴,但老伴由于老年痴呆,接不了电话,于是老奶奶拜托我能否去看看老伴,我看望回来仔细跟老奶奶说了老伴的情况。老奶奶拉着我的手道感谢。在医院里最常见的是生离死别,而老奶奶和老伴的相濡以沫最是触动人心。

回杭州,第一件事就是抱一抱老公和儿子,再好好睡上一觉。

吕玲玲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呼吸科的护师,1991年出生。

在武汉的这五十多天里,医护都是把患者当做家人般关心,而患者对医护说的每一句话中,都带着“谢谢”俩字,最让我感动。

有一位患者出院的时候,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信上写下了所有他记得的医生和护士的名字。患者把信递给医护人员的时候,含着眼泪,一一道谢,这些诚挚的话语让我倍感温暖。

感谢每一个关心、关注我们的人,我们在前方抗疫,是你们在后方支持着我们,给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回到杭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脱下口罩,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拥抱每一位战友、伙伴、亲人,吃火锅、喝奶茶,尝遍所有美食,看尽所有美景。

刘婷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护士,1992年出生。

大年初一,告别从甘肃过来陪自己过年的爷爷奶奶,随浙江援鄂紧急医疗队奔赴武汉。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负责18、19病区病人的护理工作。

要回杭州了,我还牵挂着一个患者。是个50多岁的阿姨,看得出,她是个生活很精致的人,纹着好看的眉毛,长得也很漂亮。每次我们为她擦完脸,她都会让我们帮她擦点润肤霜。这个阿姨来的时候很焦虑很紧张,觉得自己活不了了,每次看到我们就哭。后来她的病情确实也一度比较危险,但我们医护人员一直鼓励她,要坚强,这么年轻一定能康复出院。后来在我们的精心照顾下,她慢慢好起来,撤掉了呼吸机,在床上可以自己翻身,不气急了,氧饱和度指标也越来越好。

3月18日,这个阿姨转到了其他定点医院继续治疗,虽然没有亲自看到她康复出院,但坚信再过几天,一定能听到她康复出院的好消息。

回到杭州,结束隔离后,最想多陪爷爷奶奶几天,然后,尽快回到医院。我们医院在复评三甲医院,同事们都很忙,为她们分担一点是一点。

朱佳清

杭州市中医院的主管护师,1981年出生。大年初一,她作为杭州市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13名队员之一,逆行前线。

在武汉四院驰援的这2个月是我珍贵的一次人生经历,我付出过汗水、泪水,却从未感到孤独,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病房里有一位91岁的老人,说着谁都听不懂的方言,常常急得大喊。朱佳清发现老人识字,便特意制作了小册子,上面写着“小便”“饿了”等字,方便老人用来传递信息。看到老人牙齿都掉光了,朱佳清就把饭泡软,把菜夹成一小粒,慢慢地喂他。

马上要回杭州了,最想念老妈做的菜,想回归以前忙碌、平静却很幸福的生活,泡一杯咖啡,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和老公“相爱相杀”,让日子过得有烟火气。

李季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1987 年出生。

这些天,看到这么坚强的武汉人民,疫情过后,武汉这座城市一定更精彩。这次是我第一次来武汉,来去匆匆,下次,一定再来好好领略武汉风光。

在武汉的50多天,我和队员们管着武汉市第四医院18、19两个病区的病人,照顾他们,安慰他们,同时,也感动着病人给予的感动。

有个60来岁的大哥,来的时候病情蛮重,在我们医疗队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大哥渐渐好转,3月9日,是他出院的日子,3月8日那天,他特别用心地给我们送了感谢卡,还送了花。因为我是党员,戴着党徽,在防护服背后写着我是党员,大哥出院时很认真地和我们说,党员真的不一般,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真的豁出命来救我们。

回杭后还有一段隔离休养生活,想趁着这段时间,养精蓄锐,锻炼身体。在武汉,运动时间明显少了,回来了,准备每天去跑跑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来源:杭州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张煜锌 金晶 首席记者 俞茜茜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浙江交警20日晚统一行动 共查获酒驾48
杭州高级中学云上樱花文会:花枝春满,长歌
千人务工团来了 1071名恩施务工人员乘
浙大研制出"通用熊猫血" 有望解决临床血
现场祭扫需预约 清明安全祭扫管理服务通告
杭图、杭少图恢复开放 实行限流需预约入馆
强对流天气来袭!今年的第一声雷听到了吗
网传湖北记者披露武汉有新增确诊病例 官方
巴西累计确诊1128例 圣保罗等城市建方
全球确诊超30万 特朗普宣布纽约州现"重

杭州影像


三色桃花路

英雄凯旋!春暖花开...

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樱...

杭州也能登梯田赏春...
这些天来听过最多的话就是病人说“谢谢”,感谢浙江医疗队到武汉来。其中第一批医疗队于1月25日(大年初一)抵达武汉,进驻武汉四院,在汉连续工作57天,累计管理床位111张,收治患者293人,其中重症156人、危重症65人,累计治愈出院252人,为目前我省援鄂医疗队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队伍,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集体”称号。大年初一我们刚到武汉时,感觉武汉像是一个病重的孩子,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慢慢把孩子扶起来,健康了,送他出院了,这样的经历,这一辈子都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