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疫情还未结束,一直在倡导发展“数字经济”的杭州,做出了一次次堪称样本的尝试。 相比2003年的SARS防控,这次新冠疫情的防控,既是一场医疗战“疫”,也是一场数字化战“疫”。在杭州政府部署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的相关文件中,“数字化赋能”被一再提及。在杭州市委副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仲灿连线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时,他就表示,杭州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正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还有着众多的如阿里巴巴、每日互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高新技术企业,有这方面的优势。“我们必须运用数字赋能,实现既严格防控又有序复工、方便出行,助力城市正常运行。” 疫情之于城市,其实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考,考验的是社会精细治理的能力,能否利用好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工具、新技术,能否摸索出具有地方治理特色、又能迅速推广运用的新模式、新手段,成为衡量公共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杭州正在答题。 开放、灵活的数字化技术 构筑城市“数字防疫系统” 这场疫情暴发的时间节点,正逢春运和节后复工,大规模的人口跨区域流动,让防控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个人层面,面临人生三大“拷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企业、政府和城市,则面临着一个选择题:控疫情还是保经济? 2月16日晚10点07分,全国首趟复工人员专列由始发站贵阳抵达杭州东。杭州东腾实业有限公司的王珍波和他的13名老乡,是此趟专列上的旅客。“要不是有杭州健康码,我们到现在可能连村都出不了。”王珍波说,根据当地要求,出村需要提供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眼看着要出发,王珍波立即向杭州方面反馈了情况。通过沟通,当地政府开出了绿色通道——14名返杭工作人员,凭杭州健康码出了村,并协调了专车把他们直送高铁站。 数字化战“疫”,把大家送上了开往春天的专列。健康码的红黄绿三色,犹如交通灯一样,让疫情防控中的人流,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从“人肉登记”的“纸条路”,到动态数据的“电子条路”,看似简单的健康码,最终依靠数字化的办法,让因为疫情“关”上门的每一个人,不再是一座座信息孤岛,城市运行管理也拥有了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撑。 但如若不是其他城市的小伙伴大喊着要快速上码、一起变绿,杭州人对健康码的上线起初是“习以为常”的,这座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坚持十年如一日的城市,早已习惯了数字化生存,也早已习惯了用数字化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在健康码之前,杭州就采用了“大数据+网格化”阻击疫情。春节前夕,杭州城市大脑就启动了与卫健委、公安系统合作,融合交通枢纽、疾控、医疗、出行等80多个维度的大数据,搭建高危易感染人员模型,高精度锁定确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按照风险等级高低开展滚动研判。而在杭州各区街道则实行网格化的排查,让防控精准到人。 作为“数字政府”标杆,杭州从疫情采集、防控隔离到治疗研发,各部门都有条不紊、快速响应;市民也迅速运用起数字工具:疫情实时播报、线上预约口罩、上报疫情线索、在线问诊送药……全链路的数字信息技术,为这座城市构筑了一套全新的“数字防疫系统”。懂得数字化、善用数字化,杭州正在成为数字政务、数字化公共服务工具的实验田和孵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