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现在每天一睁眼就在算钱,房租、员工工资、可能出现的学员退费,但收入却几乎为零。”张笑笑是杭州一家儿童注意力训练线下培训机构的创始人,在过去这个特殊的春节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打算开第二家分店的她,现在暂停计划。更令她担心的是,“疫情之后,家长仍会对线下授课有顾虑,会影响续费和招生。” 正是疫情之下,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普遍困境。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日前公布《疫情期间培训教育行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超九成机构表示目前经营存在困难。困难来自收入下降和经营停滞导致的现金流压力。报告显示,47%的机构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一半以上,还有79%的培训机构称,账上资金最多能维持3个月。 除了等待,转型线上似乎成了唯一出路。一时间,为了自救,无论是否有线上教学经验,无论技术、师资等条件是否准备充分,各大线下培训机构都纷纷踏上了“上线”的转型征途。 各类课堂向线上转移 老师变身主播,课前准备工作不同 1月23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学校取消集体性假日活动,各地应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主动停课,将线下改为线上培训。 次日,除夕夜,学而思杭州分校决定将寒假班二期线下课程全部转为在线小班课,保证课程、时间、老师不变。据学而思杭州分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及时创造线上授课的条件,公司迅速开通财务“绿色通道”,采购授课设备寄往老师家中。 事实上,在杭州这座互联网之都,在线教育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学而思,面对疫情,新东方、好未来等早期拥有线上业务布局的机构,也都迅速将线下场景转移至线上教学。 换下睡衣,穿上外套,走进书房并反锁上门,检查摄像头,测试麦克风……这是德语老师刘学强每天上课前的准备动作。疫情发生后,他所在的杭州西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当即决定将线下课程转为线上直播课。 除了直播课程,也有不少培训机构推出了录播课程。杭州临风堂培训学校艺术部校长王燕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已售出的寒假班全部顺延至春季班,但为了更好地吸纳新生、维护老生,学校推出了14天的公益硬笔书法课程——每天早上发布1节时长10分钟左右的录播视频,示范基础笔画书写,课后由家长拍摄小朋友的书写坐姿和作业发送至群内。每晚9:30前,老师在群内完成对所有作业的文字点评。 技术基础薄弱 倒逼转型的阵痛频现 “以前只看过网络直播,没有实际体验过。”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机构反复测试了多个直播平台后才正式上线课程,但尽管做足准备,“新晋主播”刘学强还是有些不适应,“设备使用、网络延时、课件调整等都会增加‘网课’的难度。” 直播有难度,录播也不简单。王燕告诉记者,在拍摄过程中,老师们常遇到微距拍摄难、镜头晃动、环节衔接突兀等问题。但由于团队里只有她会剪辑视频,此次课程的所有剪辑、配乐、美化等“技术活”只能由她“包办”,工作量可想而知,若长期转型,仍需交由专业的技术团队。 事实上,除了技术难度,这些“新晋主播”们最担忧的还是对教学成果的影响。“学生落笔后立即纠正,和写完一整张作业上交后再点评,一定是前者效果更好。”王燕说。 同样不适应的还有家长们。朱浩铭同学的家长已在书法群内坚持打卡12天了,他表示,此次课程是个特殊时期的好办法,但等疫情结束,还是会将孩子送回课堂,长期上“网课”,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没有老师的及时指导和监督,学习效果也不好。 除了艺术课程,还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假期中,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太难了,尤其是涉及奥数、编程语言,看都看不懂,家长群里已经有很多家长都在等着培训机构复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