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临近年底,每天接到的各种理财投资电话是不是又多了起来?如今,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口袋里有了闲钱,有了增值保值的理财需求,而一些不法分子就趁机盯上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尤其是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更容易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重点“关照”对象。 为了帮助老年人捂紧钱包,昨天上午,本报携手杭州市金融办、杭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主办的“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进社区活动”走进西湖区西溪街道求智社区,为这里的老年居民讲了关于防范非法集资的生动一课。 来自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警官这次一开场,首先放出“二维码”并和大家说:“恭喜在场各位获得杭州市公安局打击非法集资荣誉公民称号,有资格扫二维码购入高档字画收藏品一份,数量有限,只限荣誉公民。” 一听如此,果真有几位老年人拿出手机,对着屏幕开始扫码。殊不知,这是主讲警官特别设计的小测试,为的就是测测大家的警惕性。“我看在场真的有叔叔、阿姨信了,掏出手机扫了二维码。在这里,我再次重申,公安机关不会公开发售所谓纪念品、收藏品。外界出现类似说法都是骗人的,请大家务必提高警觉。” 这个别出心裁的小环节,让在场各位长者瞬间来了精神,听得更加聚精会神。警官说,如今群众投资欲望强烈,但是金融投资的高收益和高风险如影随形,做投资要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尤其要对理财产品许诺的诱人回报和收益有所防范。工作中,他经常接待一些被非法金融活动坑害的老年人,其中很多听信了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拿着自己的养老钱去投资,有的甚至直接把银行卡交给推销员操作,最终不光血本无归,连带着身心状况和家庭关系也大受影响,让人非常痛心。 金融概念宽泛,行业门类繁多,即使专业人士也难以面面俱到。同时,诈骗分子也在想方设法翻新“套路”和“花样”,往往会结合时下热点进行炒作融资,比如投资“二胎奶牛”、“火星登陆计划”等听上去就有点奇葩的项目,记住不可为了高回报就跟风投钱。警官提醒,我们既然不是专业投资人,就不要随便往外投资钱,更不能盲目听信推销人员、理财顾问甚至是有些朋友的话,对“亲情牌”和“熟人牌”保持警惕,自己的钱包、银行卡、手机支付宝、网银一定要自己捂紧,千万不能交给项目业务员。 上完这堂理论和实际案例融会贯通的防骗课,在场居民纷纷鼓掌点赞,表示收获颇丰,并希望多组织此类科普讲座,守护好老年人的品质生活。 |